【基础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①,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冬业,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②。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注]①偏露:父死,失去荫庇保护。②鹡鸰:也作“脊令”,《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简单介绍了莫甥等人自小学习诗书礼教,没有离开过家庭的情况。

B.莫甥等人丢弃多年从事的职业,边走边看军事所用的八阵图,准备参加西征。

C.诗中刻画了莫甥等人整理行装的细节,接着写奔赴边庭,营造出了阔大空间。

D.全诗语言质朴典雅,冲和淡泊,却蕴含了壮逸之气,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

3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31.B

32.①关心怜爱子弟:对莫甥等人的成长情况非常了解,并怜爱他们将要到万里之外飘零。②鼓励子弟建功立业,团结一心:勉励莫甥等人要有鸿鵠壮志,并要如同鹡鸰一样相互团结。③殷切期待子弟用文武才华报效国家:期待这些从军西征的文才武将们,不用打仗就可以使边境安宁,言简义丰。

【分析】

3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边走边看”错误。“行”在此处的意思是行将,将要,并不是行走。

故选B。

3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想到你学习诗书礼仪,从没有离开过家。出生后很早父亲就去世了,现如今要漂泊万里去从军了。这四句念及过往,表达了对外甥的关爱与怜惜。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准备行装辞别故里,将要赴边疆出谋划策,保家卫国;希望他怀有鸿鹄壮志,兄弟间要像脊令一样团结一心。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甥的期望,鼓励子弟建功立业。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该句依旧表达对外甥等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运用文武才华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使边地不用打仗就能回归安宁。外甥等人即将投笔从戎,诗人基于长辈的身份,教导他们要胸怀大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并祝愿他们早日乘胜归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相里造①入京

李颀

子月过秦正,寒云覆洛城。

嗟君未得志,犹作苦辛行。

暖酒嫌衣薄,赡风候雨晴。

春官含笑待,驱马速前程。

(注)①相里造:曾任河南少尹,赠礼部侍郎。②李颀,祖籍为赵郡(今河北赵县),开元二十三年登进士第,中年后,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归隐于颍阳(今河南登封)之东川别业。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简单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点明当时寒冷的天气,为下文作了铺垫。

B.颔联借友人之口发出慨叹,表达相里造对作者辛苦漂泊却仕途不顺的深切同情。

C.颈联中,“嫌衣薄”照应“寒云”,既交代了喝酒的缘由,又暗示了友人的境遇。

D.尾联中,“春官”为礼部的别称,“前程”语带双关,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34.请根据诗歌内容,简析诗人的感情变化。

【答案】

33.B

34.①以寒云覆城来喻指友人仕途不顺、辛苦奔波的境遇,表达出对友人的惺惺相惜之感和诗人的苦闷心情;②以“暖酒”和“候雨晴”来劝勉友人在“衣薄”和风雨的不利中看到希望,诗人的心情有所好转,情感基调由低沉向明丽过渡;③以“春官含笑待”和“驱马速前程”祝愿友人此去京城受到重用,前程似锦,诗人心情振奋,精神昂扬。

【分析】

3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颔联借友人之口发出慨叹”“表达相里造对作者……”错。由“嗟君”二字可以看出,颔联是作者对友人发出的慨叹。

故选B。

3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变化的能力。

首联“子月过秦正,寒云覆洛城”点明送别的时间和环境。“寒云覆洛城”以送别诗寒云压城的压抑景色暗喻友人的仕途不顺,心情压抑苦闷;颔联“嗟君未得志,犹作苦辛行”,“未得志”概括了友人的不幸遭遇,“苦辛行”表达了对友人辛苦奔波境遇的同情;一个“嗟”字表达出对友人的惺惺相惜之感和诗人的苦闷心情;

颈联“暖酒嫌衣薄,赡风候雨晴”,前句照应首联中的“寒云”,也照应了题目中“送”,为友人送别,自然免不了喝酒,诗人殷勤劝酒,莫要嫌衣服单薄不能抵御寒冷,喝杯酒暖暖身子,总能够找到对抗寒冷的办法;后句即景抒情,借眼前的大风劝慰友人,你看风如此之大啊,不久就会把阴云刮跑,马上就会雨过天晴。诗人以“暖酒”和“候雨晴”来劝勉友人在“衣薄”和风雨的不利中看到希望,诗人的心情有所好转,情感基调由低沉向明丽过渡;

尾联“春官含笑待,驱马速前程”,“春官”为古官名,以大宗伯为长官,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这里为礼部的别称。“春官含笑”则预示着友人会得到重用;“速前程”意为“赶紧奔赴前程”,此句祝愿友人此去京城受到重用,前程似锦,诗人心情振奋,精神昂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送颜延之①明府抚州觐叔父

皎然②

临川千里别,惆怅上津桥。

日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

乡云心渺渺,楚水路遥遥。

林下方欢会,山中独寂寥。

天寒惊断雁,江信望回潮。

岁晚流芳歇,思君在此宵。

(注)①颜延之,系皎然好友,中唐人,非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颜延之。②皎然,本姓谢,系谢灵运十世孙,既是唐代诗僧,又是著名的诗论家,著有诗论名著《诗式》。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待了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朋友的身份,“明府”在唐代指县令一职。

B.一二句诗人以自然朴素的语言道出送别之意,“临川”点明友人离别的地点。

C.三四句动静结合,将人归家的画面与山中空寂充分对比,凸显了自然的寂静。

D.末两句诗人以惆怅情怀感受周围事物,山林“流芳”已歇,诗人思友之心未歇。

36.皎然在《诗式》中提出:“语与兴驱,不由作意,气格自高。”请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人这种美学主张的。

【答案】

35.C

36.①这句评论是说:诗的语言是为诗人的感情所驱遣,无须经过刻意雕琢,诗的格调自然高雅古朴。

②“冬日”冷寂的环境、与好友的离别,使诗人油然而生孤寂惆怅之感,这种感情由景、由事从内心自然而发。

③本诗中语言表达自然蕴藉,并没有刻意为之,不事雕琢,完全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自然驱遣而成。

【分析】

3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 “三四句动静结合”错误,,“日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时间晚了,路上的行人也没有了,山峦空寂,大雪依然没有融化,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之后,担心友人路途的艰难,两句均为静景,没有运用动静结合。

故选C。

3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人这种美学主张的”,首先要理解这种美学主张“语与兴驱,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意思,这种主张的意思是:“语言随着兴致而产生,气势随着情感而兴起,没有经过作者的刻意经营,格调自然高超。”

然后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诗题目“冬日送颜延之明府抚州觐叔父”,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冬日”送别友人,那么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伤感寂寥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情感是随着时节和事件(送别)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于是就有了诗歌的“惆怅上津桥”“乡云心渺渺”“山中独寂寥”“思君在此宵”之句。

在语言上,作者也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开头点明离别“临川千里别”,明白如话,自然生出了离别的惆怅之情——“惆怅上津桥”;离别在即,自然为友人前路而担忧——“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乡云心渺渺,楚水路遥遥”;想到离别之后,自己一人独留——“山中独寂寥”“思君在此宵”。语言自然留出,不事雕琢,完全是由情感自然驱遣而出。

以上,完全符合皎然对诗歌的美学主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杜甫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离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首联次句在与弟弟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日落望乡台”极富画面感,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尾联“长东北”“安在哉”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38.颔联是如何表达深沉浓郁的离别之情的?

【答案】

37.C

38.①颔联上句“兄弟分离苦”直抒胸臆,直言离别的痛苦。②下句借加重病情、催人衰老,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重;同时,间接传达了一种不知何时重逢、不知能否再见的无尽担忧之情,使离别之苦更加痛彻心扉。

【分析】

3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理解错误,望乡台,是诗人对弟弟到了齐州的遥想。

故选C。

38.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类题目可从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三方面作答。

本诗颔联内容上“分离苦”写出了诗人与弟弟分离的痛苦;“形容”,指形象;“老病”,指自身有病的身体,“催”字表达了加重病情、催人衰老。

表达技巧上,“兄弟分离苦”诗人直抒胸臆,直言与弟弟分别的痛苦。

情感上,“形容老病催”借病情加重、容颜衰老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重;同时也间接传达了作者的担忧:此时与弟弟分别之后,不知何时重逢、不知今生能否再见。这句诗把这种离别之苦表达的更加痛彻心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人赴安西①

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②。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③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②陇头:指陕西箥陇县西北,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③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

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带上兵器吴钩,策马奔驰在陇头的大道上,友人飒爽英姿、豪迈气概跃然纸上。

B.报效国家是从小志愿,从军边疆却不为封侯,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C.边疆秋月高悬,勾起思乡愁绪,秋月与乡愁相结合,达到以景衬情的表达效果。

D.这首送别诗描写与抒情结合,景语与情语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意蕴曲折有致。

40.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39.B

40.①痛恨敌虏制造边疆战事;②勉励友人尽早建功边疆;③盼望友人早日归来。

【分析】

3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错误,应该是表现友人爱国主义情怀。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

故选B。

4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祝愿亲爱的战友早早扫清顽敌,边庭无事早归来切莫再经秋天。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祝愿。“清黠虏”是友人赴安西的目的。诗人居漠北时,亲眼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战争不仅造成了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且对战士本身也是一种荼毒。抒发了对敌虏制造边疆战事的痛恨之情。

上句愿友人建功,下句愿友人早归,既勉励友人尽早建功边疆,又盼望友人早日归来。既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同样以国事为重,又表现出双方的情谊,以深厚的情意扣紧“送”字,为全诗作结。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昝韵(注)

陆游

湖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具有三十多首。

4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在分别之际,两人互赠诗文。

B.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妻凉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4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41.A

42.(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2)苦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3)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元吉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分析】

4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 “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不对,由下句“夕阳吹角最关情”可知,此时窗外是夕阳西下时分,说“彻夜”“直到窗外渐明”属于臆测。

故选A。

4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该词中“夕阳吹角最关情”一句,意思是“黄昏时分吹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由此可分析出词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

该词中“忙日苦多闲日少” 一句,意思是“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该句意思浅显,表情达意清晰,可以看出词人在镇江任职时苦于仕宦的疲惫;

该词中“客中无伴怕君行” 一句,意思是说“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元吉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客中无伴怕君行”一句,以其直言无隐、真情流露打动读者,并将依依惜别之情和盘托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简卿归天台①

刘过

枚数人才难倒指,有如公者又东归。

班行②失士国轻重,道路不言心是非。

载酒③青山随处饮,谈诗玉麈④为谁挥?

归期趁得东风早,莫放梅花一片飞。

[注]①王简卿:南宋诗人刘过的少年之交,此诗为王简卿罢官东归时,诗人为其送别而作。②班行:班列,朝廷内文武官员上朝时的行列。③载酒:化用毕卓“酒船”的典故,语出《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④玉麈:指玉柄拂麈,又称麈尾,古代名士清谈时常执之。

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倒指,指屈指点数,首联一针见血地抨击当朝者,也从侧面赞扬了王简卿是难得的人才。

B.颔联写朝廷不能任用人才,人们只能道路相见,以目示意,显得深刻而沉痛,尖锐而愤懑。

C.颈联陡转笔锋,化用典故,实写友人诗酒隐逸的生活,反映出友人清高雅洁的品格。

D.本诗名为送别,实则借送友人抒写自己对国势江河日下的愤懑,思想性、时代性强烈。

44.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情感。

【答案】

43.C

44.①对友人归乡的劝慰之情。尾联上句写诗人让朋友趁早远离京城,早日享取归乡清隐的乐趣,这是对友人罢官东归的劝慰。②对友人继续保持节操的勉励之情。尾联下句写诗人劝朋友不要放过欣赏早春第一片梅花飞落的情韵,从而以梅花的高洁勉励友人罢归后要继续保持高尚的爱国节操。

【分析】

4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内容、情感的能力。

C.“实写友人诗酒隐逸的生活”错误,这两句化用典故,想象友人东归故里后的生活及品格,故不是实写而是虚写。

故选C。

4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其时正值早春,诗人劝说友人不要放过欣赏第一片梅花飞落的情韵,实则劝慰友人趁早远离尘京,早日享取归乡清隐的乐趣。

梅花,向来被我国文人看作是品行高洁、气节坚贞的象征,常以梅花与高士相提并论。陆游咏梅诗云:“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诗人在此处亦自有勉励友人罢归后继续保持爱国节操的深意。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①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②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①此词作于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即将离杭,宴苏轼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②《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时所作。

南乡子·送述古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45.陈襄选择于有美堂宴请苏轼,此“美”在于________,更在于________________。

46.简要分析这两首词画线句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案】

45.    湖山满眼    一望千里    

46.第一首画线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二首画线句运用了以哀景衬哀情的手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

【分析】

4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由“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可知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所以第一空可填:湖山满眼;第二空可填:一望千里。

4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的能力。

注意题目问的是抒情手法。

第一首结尾两句,词人以景结情。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沽深挚。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二首“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如豆的灯光发出微弱的荧荧光芒,窗外的秋雨已经停了下来,可是词人却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静静地流淌。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作者以哀景衬哀情,令读者更加直接和真切地感受到词人的思念之苦,令人为他们的分离深感惋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西平·送杜叔高①

辛弃疾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②。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

[注]①杜叔高,辛弃疾朋友,曾两度从故乡金华到三百里之外的上饶拜访辛弃疾。二人宴游与赠答,此词即为其中之一。②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句。

4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强调了怅恨绵延无尽,奠定全词基调。

B.上片大笔濡染,重在写景,展现二人相会的时令特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C.下片起笔写欢宴,“尊如海”等四句表明自己豪气志向和诗才,形象生动。

D.“绿杨阴里,听阳关”,视听结合,巧用典故,凸显对友人的留恋牵挂之情。

48.本词如何借用前人诗句表情达意,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

47.C

48.①“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化用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点明二人见面时节,表达重逢的喜悦。

②“何时重与细论文”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表达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下次再会的期盼。

③“门掩黄昏”引用欧阳修“门掩黄昏”表达词人惜春之情与友人离去无法挽留的无奈惆怅/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失落。

【分析】

4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C.“表明自己豪气志向和诗才”错,应为“友人”。“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都是作者夸赞友人的句子。

故选C。

4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化用诗句的作用和诗歌情感的能力。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化用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描写诗人在春季的江南遇到好友,美景怡人,朋友重逢,内心愉悦。

“何时重与细论文”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描写诗人在送别友人之时依依不舍,尚未分别,就已经想着何时能够重逢,好再次相会共赏奇文。

“门掩黄昏”引用欧阳修“门掩黄昏”,以景结情,描写绿杨幽幽,听到阳关曲,更引发诗人的离愁别绪,而此时已是黄昏时分,诗人送别友人,只剩孤身一人,只能独自归来,默默掩上门户,抒发了诗人在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失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职西川过便桥书怀寄同年

吴融①

平门桥下水东驰,万里从军一望时。

乡思旋生芳草见,客愁何限夕阳知。

秦陵无树烟犹锁,汉苑空墙浪欲吹。

不是伤春爱回首,杏坛恩重马迟迟。

(注)①吴融(850~903):字子华,晚唐诗人。

4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交代了创作的缘由,诗人将要前往西川任职,经过便桥时有感而发,写诗寄赠友人。

B.在平门桥头,俯看滔滔东流的河水,想到自己将远赴万里从军,诗人内心充满无限感慨。

C.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以及想到未来客居他乡的无尽的愁苦。

D.尾联不仅表达对春光流逝的伤感,还通过缓马前行的动作,流露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50.颈联如何借“秦陵”“汉苑”表达深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49.D

50.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烟雾笼罩着下孤寂的秦陵和波浪拍打中荒废的汉苑,抒发对前朝灭亡的悲叹,寄寓了诗人的沧桑之感和对晚唐社会衰亡的忧虑。

【分析】

4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表达对春光流逝的伤感”说法错误。尾联中明确地说“不是伤春爱回首”,可见诗人并不是对春光流逝感到伤怀,之所以“马迟迟”,是因为“杏坛恩重”,即对同榜登第的友人感到依依不舍。

故选D。

5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词义和内容上理解,“秦陵”“汉苑”指的是秦代的帝陵和汉代的宫苑,它们都位于长安。“秦陵无树烟犹锁”描绘了秦陵早已荒凉枯败,周遭“无树”,却寒烟迷离、空旷寂寥的景象;“汉苑空墙浪欲吹”描绘了汉苑早已变作苍凉废墟,只余“空墙”,冷寂残破的景象。

从表达技巧上看,这是使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赴西川任职,路过长安北的便门桥,看到了春日的寒烟笼罩下孤清残败的秦陵和如今只余“空墙”,荒废破旧,被波浪空自拍打的汉苑,令人顿生千古兴衰之叹。诗人触目所见,古迹残破,让诗人想起秦汉两大王朝往昔的强盛繁华,如今却也只落得“无树”“空墙”,令人喟叹,抒发对前朝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根据诗歌注释,诗人是晚唐诗人,而晚唐是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因此,也寄寓了诗人的沧桑之感和对晚唐社会衰亡的忧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送送”意为送了一程又一程,“遑遑”言友人之惶惶不安,巧用叠字,富有音韵美。

B.颔联紧承上联细致描景,“千里”“百年”实指行程远近、时间长短,寄予深沉感慨。

C.尾联绾合题意,意蕴与杜甫《梦李白》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两句相近。

D.本诗为五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稳妥帖,全诗语言洗练,情思真挚,含意隽永。

52.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51.B

52.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

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等诗句,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现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分析】

5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细致描景”“实指”错,“悲凉千里道”只用“千里道”概括,未细致描景;“千里”“百年”也并非实指。

故选B。

5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别薛华》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直抒胸臆。面对好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遗。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地点,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用夜明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虽然璀璨夺目,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视线由近及远,极为开阔。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水经注》中描绘的景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最好的概括。最后一联,诗人难以自已,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乐观向上、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凄凉悲苫、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诗歌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现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可见两诗的相同点是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不同点是《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等诗句,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现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①白璧招:典出自“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②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③鸡翘:鸾旗车的俗称。

5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

D.尾联是作者对友人的临别赠言,表达了挚友之间真挚的感情

54.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

55.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案】

53.C

54.①从“非白璧招”看出项判官是一个不贪图荣华富贵的人。

②表达对友人身体健康的祝愿;表达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

55.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描绘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

【分析】

5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 “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述错误。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只有动景描写,没有静景描写。

故选C。

5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题有两小问,先问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再问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学生需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诗歌颈联中看出,“千里来非白璧招”,“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两句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强饭”,用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簪”,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该句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表达对友人身体健康的祝愿;“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该句祝福项判官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由此可以看出表达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

5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

“山鸟自呼泥滑滑”一句中的“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

“行人相对马萧萧”一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

由此可见作者描绘了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展现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①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②飞杳杳③,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②征鸿:远飞的大雁。③杳杳:深远貌。

5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是写诗人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蓼花盛开,传来阵阵桔柚的芳馨。

B.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抒发了诗人站在江边眺望时内心喜悦的心情。

C.过片两句,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D.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与首句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饱含深情。

57.“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欣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

56.B

57.①这句诗写客人乘坐小船,孤身只影,在烟水迷漫的江流飘荡。②“片帆烟际”四个字,配上“闪孤光”三字,给人一种孤寂凄清之感,天上地面,景色凄清一片。③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

【分析】

56.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抒发了诗人站在江边眺望时内心喜悦的心情”错误。应该是离别的惜别之情。

故选B。

5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片帆烟际闪孤光”的意思是: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烟际”是指云烟迷茫之处。江上的雾气和天边的云气混成迷茫的一片,而亲友的那只孤舟即将消失在那里。送别诗中常有的情感一是担心旅途遥远,友人能否安全到达,一是担心有人旅途的寂寞孤单。这里,用“烟际”来突出一个“远”字,而云烟迷茫也代表着未知的前程。用“孤光”来突出旅途的孤独。

本句运用借景抒情,写帆影在斜晖下,于烟波浩淼的江流中闪烁着孤独的光芒,渐行渐远的景象。词人有意将“楚天”之“长”,与“帆”之“孤”对比,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写帆影之孤,其实是衬托出离人行旅之孤,也寄托了词人的对朋友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

李商隐

暂凭尊酒道无憀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②惜长条。

[注]①无憀:无聊。②争拟:怎拟,即不拟。

5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这首诗前两句笔墨洗练,高度概括,破题点旨,将离别伤心情怀聚集到劳劳亭。

B.李白这首诗因地起意,构思新巧,移情于景,风格俊逸,语言明快自然。

C.李商隐这首诗形象鲜明,语言新颖,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

D.李商隐这首诗前两句先写双方的心绪,再写对居者的劝慰,“损”和下句“惜”呼应。

59.这两首诗都写了“离亭(劳劳亭)”“春风”“柳条(长条)”“离别”,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答案】

58.C

59.同:①都以“离亭”为话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②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

异:两诗的结论相反:①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②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有长条可折以表达情意,不惜催促杨柳生长供人攀折。

【分析】

5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语言的能力。

C.“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错误。李商隐的这首诗并不晦涩难懂,其含义明朗,语言朴实简明。如尾联“损”和下句“惜”,写出了双方的心绪和对居者的劝慰。

故选C。

5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题采用比较鉴赏的方式进行考查。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本题是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异同。两首诗都以离亭为题,都借助“折柳赠别”,都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可谓有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之妙。

不同之处在于,《劳劳亭》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意思是,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李白诗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移情于物,托物言情,别具新意。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诗“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折。把离愁别恨融人独到的议论中。作者先用暗喻(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明明白白地说非折不可。既然如此,为了让离别之人在临别之际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春风又怎么会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情攀折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 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 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 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 唯见归云纵复横。

6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莹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61.《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情,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会诗句,具体分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答案】

60.B

61.(1)《送别》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惆怅不舍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送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2)《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借景抒情,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村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

【分析】

6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秋雨连绵”是错误的。句中“淅沥”形容的是落叶声,而不是秋雨。

故选B。

61.

本题考查学生对抒情方式、作者的情感的把握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送别》中,作者写了“白露”“西风”“萤火”“木落”“马嘶”等意象,写到夜已三更,但是因为朋友的离开,诗人难以入眠,在萧瑟凄凉的秋景中,诗人梦中又见到友人,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所以本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作者惆怅不舍的心情。

《别董大》前两句写景,写到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前两句描写荒寒壮阔的环境,而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所以景物描写是对作者积极乐观心情的一种衬托。同时,后两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鼓励。

据此分析整理即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2023年体育单招英语真题及答案|体育单招英语真题及答案,体育单招英语真题,体育单招英语答案,2023年,体育,单招,英语,真题,答案
2023年体育单招英语真题及答案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23年第2学期期末试卷《市场营销学》A卷及参考答案|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答案,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23,年第,学期,期末,试卷,市场,营销学,a卷及,参考,答案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23年第2学期期末试卷《市场营销学》A卷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卷 (第九大类)|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卷,河北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卷,第九,大类
河北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卷 (第九大类)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游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2023年高考河池、来宾、百色、南宁市联合调研考试英语及答案解析|高考英语真题,高考英语试题,高考英语试卷,2023,年高,河池,来宾,百色,南宁市,联合,调研,考试,英语,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河池、来宾、百色、南宁市联合调研考试英语及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北海、钦州、防城港市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高考语文试题,高考语文试题答案,2023,年高,北海,钦州,防城,港市,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答案
2023年高考北海、钦州、防城港市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
【数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数学试卷|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数学试卷,数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调,试卷
【数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数学试卷

历史上的今天:04月30日

高考标准化作文讲解:如何精准叙例(课件版+文字补充版)

高考标准化作文讲解:如何精准叙例(课件版+文字补充版)(一)事例段写法 1.以详例证明观点所谓详例,即用典型的具体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语段论点,叙例文字较多,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例证法”。由于这种方法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前提证明一个观点的,因此,选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事实必须注意应该真实、典型。详例看似简单,但最易出问题,我们看以下病例:【例文】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

议论文结构之横向结构写作技巧

议论文结构之横向结构写作技巧【类型了解】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分论点并列式”模板,要求文章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结论”部分深化、总结论点。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并列式分类】1.分论点并列式在确立中心论点

高考标准化议论文写作之语段训练

高考标准化议论文写作之语段训练高考标准化议论文写作系列课件学会将议论文“格律化”高考标准化议论文写作之语段训练● 语段基本结构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我们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背后的精神态度,在劳动中获得人生成长财富(分论点句)。如果说认识劳动是我们脚踏的土地,那对劳动的热爱就犹如地上的梯子,让我们收获别样的风景。(阐释句)现实语

议论文写作基础(十一)

议论文写作基础(十一)10学会使议论文中心明确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反复中心句(词)“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我们所说的反复中心句(词),是指把能体现中心主旨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连续或间隔出现。其作用是:在内容上,因为句句紧扣中心主旨,因此可使中心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更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

作文一轮复习:议论文基础结构——层进式方法指导

作文一轮复习:议论文基础结构——层进式方法指导【知识概述】议论文的主体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展开论述。这种议论的方向或角度,叫做向度。“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高中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并列式结构又叫递进式结构,是议论文基础结构技巧之一。即在论证的过程中,将论点分成关联紧密的几个,从不同的向度进行论述。最常见的层进

写作技巧|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点拨与局部说理,规范例证(练习版)

写作技巧|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点拨与局部说理,规范例证(练习版)(一)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点拨一、要掌握核心语段的基本结构模式:主题句+支撑句1、2、3、4……核心语段的组合不必太繁复,应追求中心清楚,层次明晰,所以一般采取总分结构,形成“主题句+支撑句”的形式。中心句通常位于段首。支撑句从不同角度、深度、广度来证明主题句。支撑句可以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组合。例如:①虚怀若谷,是

热门专题

大理科技管理学校|大理科技管理学校,大理科技,大理科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理科技管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理科技学校
大理科技管理学校
易捷尔单招|易捷尔单招,易捷尔单招培训,易捷尔单招报名,易捷尔单招考试,易捷尔单招培训学校,易捷尔单招分数
易捷尔单招
弥勒综合高中|弥勒综合高中
弥勒综合高中
APP开发|app开发_app开发公司_app软件开发_专业app开发_云南app开发公司_app定制_原生app开发定制
APP开发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巨榕教育集团,巨榕教育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小程序开发|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开发,小程序,小程序制作,微信小程序开发,小程序公司,小程序开发公司,分销,三级分销系统,分销系统
小程序开发
自考本科|自考本科有用吗,自考文凭,自考本科文凭,自考文凭有用吗,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自考文凭承认吗
自考本科
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开放大学报名,安徽开放大学报考,安徽开放大学,什么是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开放大学学历,安徽开放大学学费,安徽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安徽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安徽开放大学学历,安徽开放大学专业
安徽开放大学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