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课文分析

我们知道,语文选择题总分是40分,20个选项,如果我们随便选的话,按照概率我们最少可以拿10-15分,当然这种方法存在一点的不确定性,那么如何在选择题上拿高分呢?跟着老师来学。最少得20分以上。

而阅读理解的总分是60分。其中40分为课内的课文内容,20分为课外文章的阅读。按照老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最少可以得40分以上。作文,50分按照我们的作文模板走,至少可以拿30分以上。首先,我们来看下需要掌握的课文考核要点,跟着老师来学习掌握以下知识:

 

议论文部分(一)

1、学习目标:

  本章共14篇文章,其中文言文8篇,白话文6篇;其中精读文章8篇,泛读文章6篇。通过14篇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掌握:(1)议论文的基础知识;(2)提高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3)了解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2、学习建议

(1)认真阅读课文,课文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文言文要能读懂,读通;

(2)认真阅读课文后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吃透,考试的题目大多出自这两部分的内容;

(3)一定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具体文章或段落;

(4)记忆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3、难点与重点

  具体课文的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部分

  此单元的难点与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论点、论据、论证,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知识。历年来考生在此方面的掌握情况都不佳,考试丢分很多,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论点:要求学生能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找出该文章论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来说,找出论点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论据: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

  学生一看到该文的论据是什么?的问题时,脑子里就要马上闪现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这样两种情况,然后两选一,再来判断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论证:论证分为两大类:

  立论:正面证明自己的观点;

  驳论:反驳别人的观点;有三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论证的方法有:(重点,难点)

  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比较法、对比法

  对于论证的方法的学习,学生要高度重视。一,问题一问到下列文章运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首先脑子里先闪出归纳、演绎、比较三种方法;二,三选一,再从三种论证方法中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学生在学习具体课文时,凡是涉及到论证方法的内容时,务必要认真对待,弄清弄懂。

 

《季氏将伐颛臾》(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论语》主要掌握:

1,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注意:要与后面李将军列传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以及冯谖客孟尝君的《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相区别)。

2,内容: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孔子主要掌握:

1,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2,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其思想核心是仁,观点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本文是《论语》中一篇记言散文。

《课文主旨》

季氏,季康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把持朝政;

颛臾,春秋时附属于鲁国的小国。

主旨: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疑难词句》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冉有、季路被孔子召见。

2,无乃尔是过与:恐怕是要责备你吧。(过:责备)

3,何以伐为:为什么要讨伐他?

4,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舍曰:不说,辞:找借口)

7,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招徕,使动用法)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学习要点》

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

  历史看,先王以为东蒙主,是自家人。

  从地域看,在邦域之中。

  从政治关系看,本就属于国家的臣子。

2,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就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修文德。

3,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破中有立。

  由冉有的三段话,引出孔子的三段议论。冉有三段话:报告事实,推卸责任,为季氏辩护。孔子抓住冉有的三段话,一一加以驳斥。并在驳论中正面阐述自己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观点。

4,本文论据

  历史事实论据: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现实事实论据: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冉有、季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名人名言论据:周任有言。

5,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

  比喻句:批驳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排比句: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反诘句: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注:反诘句是反问句中的一种,反问句后面不说出答案的句子为反诘句。反诘句是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寓义。

  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柙,比喻季氏攻打颛臾;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比喻颛臾被消灭。

  将冉有、季路比喻看守虎兕与龟玉的人,虎兕出来行凶,龟玉被毁,是看守者的失职。

7,理解下列成语

(1)开柙出虎;负责看管的人失职,或放纵坏人。

(2)分崩离析:国家或团体四分五裂。

(3)季孙之忧:引起忧患的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4)祸起萧墙:灾祸是从内部产生的。

8,《重点段落分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

(2),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寓意是什么。见《学习要点》6。

(3)论据:属于理论论据(名人名言)。

(4),论证方法:演绎法。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文章)

《作家作品》

孟子:

(1)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所编。

《主旨》

  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疑难辞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跑)

(3)直不百步耳。(直:只)

(4)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动词,王天下,即以仁政统治天下)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岁:一年的收成,斯:这样)

(7)谨庠序之教。(认真办好学校的教育)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约束,制止;发:发放。

《学习要点》

1、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

  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

  使人民养生葬死无遗憾,再施以礼义道德教育。

2、本文论述的线索

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

3、本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

  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4、掌握连锁推理的句式。

  连锁推理: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5、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

(1)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根本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6、善用比喻。

(1)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2)用拿刀杀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比喻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7、排比句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重点段落分析》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段话的论点:说明治理国家要考虑主观原因,不能推卸责任。

  这段话的论证方法:属于比较法中的类比法。

  这段话的比喻句:比喻的本体是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喻体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秋水》(重点文章)

《作家作品》

  庄子,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

  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疑难词句》

(1)东面而望,不见水端。(东面:面朝东;面:动词,向东)

(2)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3)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小看,以为少,动词;轻;轻视,以为轻,动词)

(4)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已:停止;虚:虚空)

(5)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以:因为;自多:自夸;多:自负)

(6)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听到各种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的我呀。)

(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现在我看你难以穷尽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

(8)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不是像你刚才那样自夸水势的浩大吗?)

(9)拘于虚也。虚:居住的地方。

《学习要点》

1、本文的寓言特色

  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海若是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是庄子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2、景物描写的作用

  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地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3、善用比喻

  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也是排比句)

  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也是反诘句)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也是反诘句)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也是反诘句)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也是反诘句)

4、排比句(见下面例句)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5、反诘句(见下面例句)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重点段落分析》

1,文章开始第一段。

(1)这段话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从主观视觉感受来反映客观世界的黄河。

(2)这段话的大意。

  写河伯由自大到自己认识到渺小的转变。

(3)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起到铺垫作用。

2,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这段的观点:五帝等人的作为,都是微不足道的;伯夷、仲尼是在自高自大。

(2)论证方法:前三句,归纳法。后面,类比法。

(3)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反诘。

 

《大同》(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嚳、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主旨》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疑难词语解释》

(1)仲尼之叹,盖叹鲁也。孔子的慨叹,是由于鲁国的缘故。

(2)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没有赶上,但是心里向往那个时代。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有,推选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和睦。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以,人们不仅亲自己的亲人,还亲别人的亲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还爱护别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终止,壮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长。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这种情况下,奸谋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发生,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社会。

(6)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7)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用礼来考察道义、诚信、过错,以仁爱为典范,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对比手法)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1)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2)人事制度

  选举制:选贤举能

  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3)精神文明

  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自然。

  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4)物质文明

  物质极大丰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

(5)社会治安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护不闭

  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兵由此起

  运用排比句,增加了气势。

《重点段落分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这段话分析了大同与小康的社会主要特点。

  这段话分为两层:一层,说明大同社会的特点;二层分析小康社会的特点。

  论证方法为对比法。

  修辞方法为排比法。

 

《谏逐客书》(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李斯,战国时楚国人;对于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要作用;

  其散文长于说理,富有文采。

  《谏逐客书》载于《史记·李斯列传》。

  书这里不是书信,而是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重点)

《主旨》

  要认真阅读课文后面的注释1,理解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重点)

  本文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纳客而成就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该重物轻人,并从理论上面说明逐客与纳客的利害关系,从而指出逐客是不利于秦国事业发展的,逐客是错误的。

《疑难词句》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私下;过:错误)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以:因此;殷盛:富足;乐用:乐于为国效力)

(3)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获:俘获;举:攻取;治强:安定富强)

(4)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散:使散;从:合纵;西面:面向西;施;延续)

(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当初假使;却:拒绝;内:纳)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跨:统一;制:制服)

(7)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让:排斥;择:选择;就:动词,成就;却:推却;明:光大)

(8)却宾客以业诸侯。(业:动词,使建功立业)

(9)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使来。)

(10)强公室,杜私们。(杜:杜绝)

《学习要点》

1、本文第二段分析。采用归纳法,从历史上说理。秦国历史上四个国君因纳客而成就帝业。注意:要记住四个秦国的国君的名字及事情。

2、本文第三段分析。从现实说理。先用大量事实铺陈秦王爱的物全不是秦国出产的,与秦王用人上排斥客卿进行对比,然后指出重物轻人与秦王统一天下的目标相悖。

3、正反对比的论证说理方法。

  第二段,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四君以客之功是正面论述,与向使的反面推理,构成对比。

  第三段,对物的非秦者爱与对人的为客者逐构成对比;

  第四段,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与秦的弃黔首以资敌国构成对比;

  全文都是以纳客之利来对比逐客之害。

4、铺陈的写法(用铺陈写法,更大量运用排比句完成)

  第二段,西取东得迎来: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

  第三段,更是铺陈秦王喜欢珍宝,美色,音乐;

《重点段落分析》

1,文章第二自然段。

(1)划分层次。

  分为两层。第一层昔穆公求士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证明秦国历史上任用客卿建功立业的事实。第二层,驱逐客卿是不对的。

(2)论证方法。

  第一层是归纳法,第二层是对比法。

(3)所列举的四位秦国国君任用客卿的侧重各是什么。

  穆公争霸,孝公变法,惠王扩张,昭王安内。任用客卿各有侧重,有利突出客卿的多种作用。

2,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段的中心论点。

  论述了逐客之害。

(2)划分层次。

  分为两层。第一层臣闻地广者粟多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第二层今乃

(3)论证方法。

  第一层:类比法;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对比法

(4)修辞方法。

  排比,对偶。

 

《陈情表》(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李密,三国时在蜀汉做过尚书郎。西晋时,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为由推辞不就。

《主旨》

  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暂时不能为官的苦衷。李密属于亡国之臣,面对新朝天子的征召,他婉言陈情,是冒着不与新朝合作的风险的。

《疑难字词》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去世,死了。)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强近:亲近的亲属。应门:照看门户。)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私自;废远:放弃奉养而远离。)

(4)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薄:福气衰微。)

(5)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缠绕。)

(6)猥以微溅,当侍东宫。(东官:太子的住处。)

《学习要点》

1、掌握以子之矛,克子之盾的论证方法。

  作者紧紧抓住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说法,表明自己奉养祖母就是在实践朝廷这一号召,而晋武帝硬要他奉诏,反而会使他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2、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作者在抒发议论时,更多的是在陈述自己的苦衷,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以理服人。

3、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文章大量采用整齐的四句形式,其中又有大量的散文句子,骈散结合的形式,既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又不显得呆板。

《重点段落分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本段说明上表的原因,点名奉亲与奉诏之间的矛盾。

  过去州郡长官都曾举荐自己,自己都因为这一原因没去。意在表明自己这次难以奉诏并非偶然,而这次朝廷的征诏,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支持庆历新政,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主旨》

  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通过五代后唐李存勗政权的盛衰,论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

《疑难词句》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其:语气副词,表命令。)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当他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匣子放入梁朝君臣的首级,送进太庙,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喜讯向他报告时,他的气概盛大,可说是够豪壮的。)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四处响应,庄宗仓皇从东门逃出,没等见到叛贼,士卒就逃散,君臣面面相视,不知逃到哪里,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盟誓,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是何等衰败的景象。)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部,所有的。)

5,智勇多困于所溺。(溺:沉溺的人或事情。)

《学习要点与难点》

  本文是史论。

  本文的中心论点。见主旨。

  本文的对比论证方法。

  后唐庄宗在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论据

  历史事实论据:后唐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

  理论论据:《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重点段落分析》

  文章第三段

  这段话的论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段话的论证方法:归纳法,对比法。

  这段话的论据: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论据。

  

《答司马谏议书》(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进行过变法。

  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北宋年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一次变法,遭到了司马光等人的反对。司马光写了一封信给王安石,抨击新政。本文是作者的复信。

《主旨》

  这封书信,驳斥了保守势力对新法的种种责难,表示了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

《疑难词句》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鲁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重念:又考虑;反复:书信的往来;具道;详细说出来)

2,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辟:批驳;难:责难;壬人:小人)

3,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胥:相与;非特:不仅仅。)

4,如今当一切不事事。(事:动词,做。事:名词,事情。)

《学习要点与难点》

  本文是一封书信。属于驳论。

  本文批驳的反面论点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本文驳论是驳论点,分为三部;一,确立论辩双方公认的判定是非的标准,即名实是否相符。二,将对方攻击自己的言论归纳成五个论点;三,逐一加以批驳。要把批驳的论点,与批驳的内容相对应掌握。

《重要段落简析》

  文章的第二段

  作者将对方攻击自己的论点归纳成五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然后一点一点加以批驳。要注意掌握批驳的论点与批驳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作者理论的原则是:名实是否相符。

  作者在回信中,做到既坚持原则,又不伤和气。表面上十分客气,但骨子里坚定改革不动摇,柔中寓刚。

  在批驳致怨时,分为两层:第一层,指出致怨的原因在于社会风气不好;

  第二层,用盘庚之迁的历史事实论据,类比自己改革到底,决不动摇的决心。

  

《论毅力》(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界主要代表人,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

  《论毅力》选自《饮冰室合集》,写作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不久。

《主旨》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即只有具备坚韧毅力去战胜逆境,才能在事业上面获得成功。

《疑难词句》

1,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迭乘:交替呈现。)

2,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猝:突然。)

3,又以为我蹇于遭逢。(蹇:引申为艰难。)

4,常相参伍。(参伍:交相错杂。)

5,成败之数。(数:规律。)

《学习要点与难点》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本文写作于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作者勉励处于逆境之中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逆境,克服困难,继续从事改良运动。

2、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法。

  第一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正反对比。

  第二段,顺境与逆境相对比。

  第三段,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

  第四段,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堆山者功亏一篑,填土者则持之以恒。

  全文围绕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进行正反对比。

3、本文的比喻句。

  更譬诸操舟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以操舟作比,说明有毅力可把逆境变顺境。

  孔子的堆山与填土比喻有无毅力的两种结果。

  孟子的掘井比喻没有毅力,半途而废,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4、本文的层递句。(重点)

  第二段,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作五个层次的递进描述;

  第三段,操舟作比喻。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作三层次的递进描述。

《重点段落简析》

  本文第四段。孔子曰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本段修辞手法是比喻。

  2、本文的论证方法为对比。孔子所说的堆土与填土,构成对比。

  3、本段的比喻是要说明成败的关键是有无毅力。

  4、本段的论据属于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论据。

 

 

 

 

《灯下漫笔》(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鲁迅,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在《新青年》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旨》

  本文时代背景(重点,是掌握本文的一把钥匙)

  本文发表于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夕,当时国内阶级斗争极为激烈。反动的文人为了阻挠青年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就一再引导青年人钻进故纸堆去欣赏中国的历史。针对反动文人的这一企图,鲁迅先生写作了这篇杂文。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对中国现状的揭露,指出中国历史的黑暗,现状的残忍,号召青年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疑难词句》

1、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和你一起死。)

2、到现在还为我们爱国者所自栩。(自栩:自夸。)

3、常有兵燹。(兵燹:战乱。)

4、因此受了蛊惑。(蛊惑:迷惑。)

5、万姓胪欢。(胪:传告。)

《课文串讲》

  全本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剖析中国历史。

  第一层:(14自然段)写辛亥革命后,金融动荡,钞票贬值。百姓用高价兑现银元,明知吃亏,还满心高兴的生活实例,引出:中国人极容易变成奴隶,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揭示了国民的思想弱点,即容易苟安,满足。

  第二层:(511自然段)分析了被压迫的中国民众安于被奴役地位的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指出正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愚民统治,造成民众的奴性十足的民族心理。把历史形象地概括为两种时代,揭示出太平盛世的真相。

  第三层:(1214自然段)揭露复古主义者的本质:向往做奴隶的地位,是民族心理在作祟。号召青年创建第三样的时代。

  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中国的现实,剖析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

  第一层:(1517自然段)通过一个日本作家的文章展示帝国主义对中国固有文明别有用心的赞颂。用现实和历史的事实揭露洋人赞颂的固有文明实际是中国人用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

  第二层:(1820自然段)分析中国固有文明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

  第三层:(2123自然段)揭示中国固有文明的内涵,就是保古守旧,苟活偷生。帝国主义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目的,就是反对中国现代化。结尾发出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宴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本文第一部分的中心论点:

  对广大人民来说,历史是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循环。

2、本文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

3、本文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两部分互相联系,对应统一。

  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的历史;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的现状。两部分互为因果(重点)。因为历史与现状,心理与文化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两部分结尾,都指出现在青年的使命,创造第三样的时代与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都是使命的重要内容。

  论证方法上面,两部分也都一样,都是从日常生活的感受入手,然后引用大量历史事实,文献典籍等论据,进行论证。

4、本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

  历史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所谓下于奴隶的时候,就是战乱时候,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中国的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样两种时代交替循环。

5、本文对民族心理的剖析。

  中国人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高兴。唯恐做不上奴隶,希望有个主子给他们定下奴隶规则,而这个规则稳定不变,则万姓胪欢,称颂天下太平。

  中国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民族心理是奴化性,麻木不仁,苟且偷安,俯首贴耳,屈服于统治者的暴力之下。

6、本文三种时代的含义。

  第一种,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社会处于战乱,百姓连性命都不保,连奴隶都不如;

  第二种,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社会比较稳定,百姓可以按照奴隶的规则生活;

  第三种,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

7、中国固有精神文明吃人的本质。

  封建统治者提倡的文明就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一级一级制驭着,贵吃贱,大吃小,上吃下,自己被人吃,但又可以吃别人,作者指出,所谓中国文明者,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

8、本文对当时中国现状的剖析。

  本文在第二部分揭露了中国固有文明的吃人本质,同时还剖析了中国现状。在当时,人肉筵宴还在排着,而这些人肉筵宴只有阔人和外国人才能享用,而百姓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这种严重的阶级对立和贫富悬殊,正是当时中国的现状。

9、作者指出的当时进步青年的历史使命。

  创造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的时代;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10、善于运用形象化、文艺性、高度理论概括相结合来说理论事。

  如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形象地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循环;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比作人肉宴筵;把旧中国比作厨房。

11、反语:古人的良德美意自然就皇恩浩荡,就叫做天下太平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有讽刺意味,并有深刻的思想感情。

12、暗示: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轿夫暗示人民大众;坐轿者暗示统治者。不含笑指敢于反抗。

13、比喻。

《重点段落简析》

  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1,层次

(1)开始至但茅檐下每斤八文的孩子

(2)所谓中国文明者,

2,此段论点:吃人;

3,论证方法:对比

4,修辞方法:

  排比: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

  对偶: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比喻:可以见各式各样的筵宴

  人肉筵宴安排人肉筵宴的厨房。

  

《谈时间》(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梁实秋,新月派成员。主要作品《雅舍小品》。

《主旨》

  作者以自己和古今中外名人对待时间的深刻体悟,论述了如何度过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问题。提出时间是生命和金钱,如何打发时间反映了人的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作家以自己和古今中外人们对待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引出:时间极为宝贵,在人一生中要考虑如何支配时间。

  第二部分:47自然段。从不同角度思索和论述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

  45自然段,人们对时间的不同看法,分析时间的内涵,论述惜阴说的必要性。

  67自然段,论述如何打发时光的不同方式,提出人各有志。

第三部分:8自然段。提出自己的主张。要正确看待时间的价值,要好好思考以心为形役还是立德立功以求不朽。

 

《选择与安排》(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朱光潜,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选择与安排》收入《谈文学》

《主旨》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的,最艰苦的工作是在有了材料之后的选择与安排,给文章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形式。

《疑难词句》

  一切成功和失败的枢纽都在此。枢纽:事物的重要关键;

  在这上面鞭辟入里。鞭辟入里:词意深刻。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拱:环绕。

《课文串讲》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重点谈文章在运思时,首要的问题是选择与安排,而不是搜寻材料。用类比方法把写作中的选择、安排的诀窍比喻成战争中用兵打仗。

  第二部分(38自然段)集中谈关于写作应该如何选择与安排。

  一层(34自然段)正确的选择方法。用用兵之道谈选择的问题。列举戏剧小说中的例子,强调写人写事都必须选择重点,突出主旨,选择典型细节。

  二层(58自然段)正确安排的方法。文章布局必须做到:一,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有中段,之间要有逻辑联系;二,头、尾、中段必须各在其位;三,有一股生气贯注全体。要阅读完美的作品来掌握文章布局的诀窍。

  结构安排上的两个重要条件:1,层次清楚,条理缜密;2,轻重分明,以主旨为纲。文章显出轻重的办法:1,在层次上,2,在篇幅分量上。

  第三部分(9自然段)总结写作原理与经验。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本文的主要观点

  主旨;

  选择材料,一要进行剪裁,要舍得割爱,二要选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

  安排材料,一结构要完整,要有一股生气贯注全体,二层次要清楚,轻重要分明;

  写作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2、本文的类比推理法。

  文章多以如何用兵来做比喻。

  在论述剪裁时,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

  在说明选择材料要为文章主旨服务时,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

  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

  在论述材料的安排时,第二要事是安排,就是摆阵势,兵家有所谓常山蛇阵,它的特点。

3、分论点层次清楚分析

  文章要有层次;

  文章的头尾和中段各在其位,并使文章成为完整的有机体;

  层次不清的表现,主要为脱节断气,前后矛盾,意思杂乱;

  以上表现产生的根由在于思想的疏懈;

4、分论点轻重分明的分析。

  轻重分明的作用;避免单调,使重者越重,效果强烈;

  艺术的特征是完整,必须做到轻重分明;

  做到轻重分明的方法:在层次上,在篇幅分量上分出轻重。

《重点段落简析》

1,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论点: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

  论证方法:类比法;

  引用杜甫的诗,为理论论据,名人名言论据;

  那还希望打什么胜仗?属于反诘句。

2,文章的最后一段。

  论点:写作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引用《孟子》的话,工匠师傅能教人作工的法则,但是,要使其巧,则需要个人心灵去悟,师傅是无法教授的。

  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艺术虽有规律,但具体方法千变万化,只有把变化归于整齐之中,才是真正的艺术的基本规律。

最后一句,选自《周易》,作文之道,千变万化,全靠个人在领悟创作的规律后的巧妙运用。

 

《论学问》(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马克思称他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主旨》

  通过对学问的用途、读书治学的目的、读书治学的方法的论述,体现了作者唯物主义思想和重视实验科学的精神,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

《疑难词句》

  地球:指一种体育运动。

《课文串讲》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集中谈学问的用途,治学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集中谈治学的方法。

《学习的要点与难点》

1、学习的用途。

  (1)娱乐;(2)装饰;(3)增长才干。

2、治学读书的目的。

  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读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作者提出学习的三种用途,但是更强调增强才干的用途,因为它能够提高判断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不排斥实践的重要作用。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

3、治学读书的方法。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即读书要采取选读、全读、勤读、精读四种不同方法。并且要与会谈、写作、笔记结合起来。

4、本文的排比句。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

5、本文的比喻句。

(1)盖人底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赋。

(2)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水一样。蒸馏水比喻录要的书。

(3)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有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病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以运动能治疗疾病来比喻学问能补救精神上的缺陷。

《重点段落简析》

  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可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

1,本段的论证方法:类比法。用运动能治病来类比学问能补救精神上的缺陷。

2,修辞方法为比喻、排比。

 

历年考题

一、考核作者及作品背景知识

1. 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论毅力》的中心论点。

【应试指导】《论毅力》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是一篇政论文。全文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紧紧围绕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个论点展开论证。

2.先秦诸子中最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人彀’’论辩手法的是(  )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孟子的论辩手法。

【应试指导】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事作比喻.让其迅速对五十步笑百步作出判断。使对方不知不觉入套,自己否定自己,这就是典型的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故应选B项。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一篇  (     )

A.辞赋

B.史论

C.奏疏

D.小说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体裁。  

【应试指导】《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论证严密的史论,作者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二、考核作品的语法知识

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

C.《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拔】本题考查了分崩离析一词的出处。

【应试指导】分崩离析出自《季氏将伐颛臾》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一句中,意为四分五裂。

2.下列句子中,其表示期望、命令等语气的是( )

A.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百亩之田,无夺其时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其的用法。

【应试指导】B项中的其为语气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ACD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3.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的是( )

  A.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D.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宾语前置的用法。

  【应试指导】A项未之逮倒装,宾语前置,为未逮之;B项姜氏何厌之有,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何厌有之;D项以何市而反宾语前置,为何市以而反。

4.下列各句中,带横线字解释错误的是( )

A.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忽:忽然

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谢:问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顾:访问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字词释义。

【应试指导】A项,忽:若有若无,形容风尘迷漫,视野不清。

5.祸起萧墙,日薄西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成语分别出自 (     )

A.《郑伯克段于鄢》、《陈情表》、《庄子·秋水》

B.《季氏将伐颛臾》、《五代伶官传序》、《马伶传》

C.《冯谖客孟尝君》、《前赤壁赋》、《马伶传》

D.《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李将军列传》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成语出处。

【应试指导】祸起萧墙源自《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句。日薄西山出自李密的《陈情表》,比喃人老将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司马迁用以比喻李广人格的伟大和战功的卓著的比喻句,出自《李将军列传》。故选D。

 

 

三、考核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翻译错误的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去不复顾:离开之后就不要再回头去看它。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广为圜陈外向:李广命令士兵面向外布成圆形的阵势。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不负戴于道路矣:不用身背头顶地在道路上奔波了。

D.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抽矢射佛寺浮图:抽出箭射佛寺上的浮雕与图画。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应试指导】D项,抽矢射佛寺浮图:抽出箭射向寺庙里的佛塔。

2.阅读理解

阅读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文章的通病就不外两种,不知选择和不知安排。第一步是选择,斯蒂芬生说:文学是剪裁的艺术。剪裁就是选择的消极方面。有选择就必有排弃,有割爱。在兴酣采烈时,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所想到的意思样样都好,尤其是费过苦心得来的,要把它一笔勾销,似未免可惜。所以割爱大是难事,它需要客观的冷静,尤其需要谨严的自我批评。不知选择大半由于思想的懒惰和虚荣心所生的错觉。遇到一个题目来,不肯朝深一层处想,只浮光掠影地凑合一些实在是肤浅陈腐而自以为新奇的意思,就把它们和盘托出。我常看大学生的论文,把一个题目所有的话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每一点都约略提及,可是没有一点说得透彻,甚至前后重复或自相矛盾。如果有几个人同做一个题目,说的话和那话说出来的形式都大半彼此相同,看起来只觉得天下老鸦一般黑。这种文章如何能说服读者或感动读者?这里我们可以再就用兵打比譬,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在艺术和在自然一样,最有效的方式常是最经济的方式,浪费不仅是亏损而且也是伤害,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得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做文章也是如此。世间没有说得完的话.你想把它说完,只晃得你愚蠢;你没有理由可说人人都说的话,除非你比旁人说得好,而这却不是把所有的话都说完所能办到的。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读者看到.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印象,不由得他不受说服和感动。这就是选择,这就是攻坚破锐;

 

简答: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写文章要善于选择材料,突出主旨,舍得割爱 (4分)

简答:作者以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来说明什么道理?这是一种什么论证方法?(4分)

  

 

 

 

 

 

参考答案:选择材料要突出主旨,切中要害。(2分)类比法。(2分)

简答:引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属于何种论据。(2分)

  

 

 

 

 

 

 

参考答案:以名人名言做理论论据。(2分)

 

 

 

 

 

 

 

 

 

 

 

记叙文部分(二)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共13篇文章,其中文言文7篇,白话文6篇。精读课文7篇,泛读课文6篇。通过13篇记叙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记叙文的有关基础知识;

(2)提高分析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3)了解掌握有关作者与专书的知识。其中第2点是学习的重点。

2、学习建议:

(1)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透,熟练掌握课文内的内容。这点十分重要。有的学生过于依靠练习,课文没有读熟,就急急忙忙去做练习,结果本末倒置,没有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所以要在读课文上面下功夫。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认真体会,钻研课文后面的提示。提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把钥匙,考试的试题大都从提示中出。

(3)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分后面的《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识。

3、学习要点与难点

  具体课文的要点与难点见课文的《学习要点与难点》。

  记叙文部分总的要掌握的重点是,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及修辞方法。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如,《郑伯克段于鄢》,《背影》;

  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

  片断放到前面来写。如《马伶传》。

  叙述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如《爱尔克的灯光》。

  平叙:在一篇文章中,记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时发生的事情,、。如《张中丞传后序》。

  肖像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态,神情,

  服饰等等

  语言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独白,潜台词,说的话。

  人物描写

  行动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

  心理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想法,联想,想象,看法。

  描写

  细节描写:具体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如《张中丞传后序》,对南霁云的描写。

  自然风光描写: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如《始得西山宴游记》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如《香市》。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公开表白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多见。

  借景抒情;如《往事》

  间接抒情借事抒情:如《爱尔克的灯光》。

借理抒情:如《张中丞传后序》。

 

《郑伯克段于鄢》(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著。

  记述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与争斗。

《主旨》

  本文通过记述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最后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

《疑难辞句》

1,亟请于武公。亟:数次。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不过:不超过;参国:三分之一国都。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西鄙与北鄙这两座城市既听庄公的命令,也要听共叔段的命令。

4,不义不昵,厚将崩。昵:亲近;厚:土地扩大。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完:修治完。聚:积聚;甲:盔甲;卒:兵卒。乘:战车。

6,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动词,挖隧道;

7,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君王将对他怎么办?

8,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9,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影响,推广。

《学习要点与难点》

  分析本文的情节与段落层次。

本文情节发展有四个环节:

1,交代兄弟不和的原因;

2,共叔段野心勃勃,而庄公故意纵其欲,养其恶,等待时机来收拾他;

3,共叔段密谋袭郑,庄公出兵伐之;

4,庄公幽禁姜氏,后又后悔,采纳颍考叔之计,母子和好。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揭露统治者的残酷无情,骨肉残杀。为了表明这个主旨,对战争前共叔段的活动,庄公的态度,写的十分详细,细到说的什么话都写得明明白白;战后幽禁姜氏及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也写得十分详细,这都是为了要突出主题思想。而克段于鄢的战争过程因为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大,因此一笔带过,写的十分简略。

  人物性格分析(重点)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姜氏为共叔段请封给制这个地方。庄公因为制是险要地方,坚决不给,足见其精明;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庄公表面不动声色,内含杀机,故意纵养其恶。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这才一举击败共叔段。庄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亲,后又怕担上不孝的坏名,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为自己摆脱不孝之名找了个台阶。表现他的虚伪。

  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野心勃勃,先是自己居住的城墙扩大,又命其他城市贰于己。他看庄公没有反应,认为庄公老实可欺,于是发动叛乱,很快就失败了。

  姜氏: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立长是西周以来继承王位根本制度,她却要进行干涉,埋下了以后骨肉残杀的种子。甚至她帮助共叔段袭郑,来打她另一个儿子,其昏愦可见。

  颍考叔:聪慧机敏。他出给庄公的计策,是用偷换概念的方法,庄公说的黄泉是黄泉这个词的联想意,引申义,即黄泉代表死亡,地狱;而颍考叔偷换了概念,它采用了黄泉的直指意,本意,黄泉的本意是地下水。这样颍考叔就解决了庄公的一个难题。

  掌握本文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细节描写有庄公寤生颍考叔食舍肉姜氏母子隧而相见等。

  庄公寤生表现了姜氏偏狭的性格特征,并引起下文的兄弟不和。

  颍考叔食舍肉,表现了它的聪慧机敏的性格特征;

  隧而相见表现了庄公的虚伪可笑。

  5,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本文主要人物是郑庄公。

  以共叔段贪婪狂妄,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

  以姜氏的昏愦,衬托庄公的精明。

  以蔡仲,公子吕为国除害的急迫心情,衬托了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之高。

  《重点段落简析》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不义不昵,厚将崩。

  共叔段的性格:贪婪狂妄,不断扩张;

  庄公的性格:阴险毒辣,工于心计;

  中心人物是庄公,次要人物是共叔段,公子吕。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

  翻译本段。

《冯谖客孟尝君》(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其整理者为西汉的刘向。

《主旨》

  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经营三窟,巩固政权的故事,赞扬了冯谖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的政治才能,显示了多谋善断的策士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斗争中的重大作用,也暴露了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课文串讲》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写冯谖初为门客,弹剑唱歌,要鱼,要车,要求抚养老母。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描写冯谖在薛地矫命焚券,为孟尝君市义。

  第三部分:68自然段。描写冯谖经营三窟。

  第四部分:9自然段。总结冯谖为孟尝君做出的巨大贡献。

《疑难字句》

  左右以为君溅之,食以草具。左右认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就给他吃很差的饭。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这就是那个唱长铗回去吧的人。

  窃以为君市义。我私下认为是为你买了义。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食物与门下其他客人一样。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揭:高举;过:拜访;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怪:奇怪;衣冠:穿好衣服;

  以何市而反?买了甚么东西回来?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市义者:买的义。乃:才;

《学习要点》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的民本思想。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的地位,在客观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百姓有一定好处的。这种行为含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冯谖的性格特征。

  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先描写冯谖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这是先抑;然后再描写他的超人的能力与本事,这是扬。

《重点段落分析》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表现冯谖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话描写,以及用孟尝君衬托方法;

  表现了民本思想。

  

 

《李将军列传》(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

  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

1,广家世世受射。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陈:阵地;所:大约。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

6,用此,其将兵数困辱。用此:因此;

7,可数百里。可:大约。

8,广军功自如,无赏。如:相当;

9,东道少回远。少:稍微;回远:迂回,路远。

10,军亡导,或失道。亡导:没有向导;或:同惑,迷惑。

11,南绝幕。南:向南;绝:渡过;

12,急诣部,如书。马上到右将军部队去,就像命令上写的。

13,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诚恳谨慎的样子,就像乡下人一样。

《学习要点与难点》

  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包括两方面内容,1,记述李广的才能和品行;2,写出李广一生的不幸遭遇。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骁勇善战,机智勇敢,胆略过人,使匈奴闻风丧胆。他轻财爱士,身先士卒,忠实诚信,深受广大将士的爱戴。但是,他生不逢时,一生遭遇不幸。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文章又通过名声比李广差得很远的李蔡相正反对比,揭露了西汉王朝赏罚不公,刻薄寡恩的社会现实。

  2,文末作者赞语的含义。

  太史公就是司马迁本文。这段赞语表达了司马迁对李广的赞美,引用《论语》的话,赞美李广立身端正,以身作则的品质。并用谚语,进一步深情地歌颂了李广的品德。

  3,李广的性格特征。

  李广的性格特征可分为主要性格特征和次要性格特征。

  主要性格特征:通过四个大战役,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随卫青出征,表现了骁勇善战,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

  次要性格特征: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李广负能使气,轻财爱士,口讷少言,忠实诚信。

  对比手法的运用。(重点)

  本文大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主要对比有五处。

  与匈奴射雕者对比。射雕者伤中贵人,杀其骑将尽,而李广亲射杀二人,擒一人。

  与部下对比。上郡遭遇战。遭遇匈奴大队人马,李广部下惊慌要跑,而李广却沉着镇定,抓住匈奴摸不清他们的底细,以为是诱饵,采取兵不厌诈的大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

  与程不识对比。两人带军打仗,程不识治军严谨,李广治军简易,而匈奴更怕李广,士兵更愿意跟随李广。写出了李广治军的特点,受到士兵的拥戴的原因。

  与李蔡对比。李蔡人品下中等,却封侯,位至丞相。李广功勋卓著,人品高尚,却长期遭受压抑,不能封侯。此一对比,揭露了西汉王朝朝廷的赏罚不公。

  与部下对比。右北平之战。面对强大的敌人,士兵吓得面无人色,而李广益治军,意气自如。

  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的细节描写很多,略举一二。

  雁门出击战。李广兵败被俘,装死,然后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脱险。

  表现李广的机智善骑。

  善射,见草中石。中石没镞表现李广的膂力过人。

  右北平之战,汉军死伤过半,箭也快完了。李广命军士拉满弓不发,自己用强弓射杀敌军。表现了李广沉着善战。

《重点段落简析》

1,文章第二段

  广乃遂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这段描写上郡遭遇战;

  描写李广精于骑射,勇猛善战,足智多谋,临阵不乱。

  通过典型情节,李广的言行来刻画李广的性格;同时运用对比手法。

2,文章第七段。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这段表现李广的性格是:轻财爱士,善射;

  射宽狭以饮属于细节描写。

  李广射箭的特点是:非在数十步,度不中不发。

  士兵拥戴李广的原因是:爱护士兵,身先士卒,对部下宽缓不苛。

3,文章第11段。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这段话写的是:李广与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的李蔡相对比,来突出李广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采用的是对比手法。

李广与李蔡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压抑人才,赏罚不公的现实。

 

《张中丞传后叙》(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韩愈见议论文的《答李翊书》的介绍。

  后叙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叙同于序。

  本文就是作者阅读了《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于是又对张巡,许远事迹作了一些补充,所以称作后叙。

  《主旨》

  唐明皇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从河北出兵,攻入河南,一路之上没有遇到唐朝军队的抵抗。只有在睢阳(今商丘)遇到张巡,许远的顽强抵抗,牵扯叛军的兵力,一定程度延缓了叛军的进攻。而当时没有一支唐朝的军队来增援他们。后来,睢阳城被叛军攻克,张巡,许远英勇不屈,被叛军杀害。安史之乱被平熄后,当时畏敌如虎,不肯出兵救援张巡,许远的人反而出来诬蔑张巡,许远。韩愈写作了这篇文章,一来为张巡,许远辨冤,二来记述了张巡,许远一些轶闻趣事。

  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记述南霁云及补记张巡,许远的一些逸事,赞美了安史之乱时,抗击叛军的英雄,斥责了一些小人对这些英雄的诬蔑。

《疑难词句》

1,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就虏:被俘;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2,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责备;

3,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就尽:就要覆灭;日滋:一天天增加;

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具:备办;延:请;

5,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颜色:脸色;阳阳:安祥的样子;

6,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即使是很笨的人也能计算时日而且知道死期快到了。疑难

7,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精:精密,周到;

《学习要点与难点》

  本篇文章议论与叙事并重的特点(重点)

  本文前部分是议论文,属于驳论;

  后部分是记叙文。

  前部分驳斥从两个方面驳斥了对许远的诬蔑,从一个方面驳斥了对张巡,许远守睢阳这件事情的诬蔑,赞扬了他们捍卫天下的事迹;

  后部分记叙了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英雄事迹,补记了张巡,许远的事情。

  两部分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前面是后面的纲,后面是前面的事实佐证,紧紧围绕主旨。

  前面驳论所采用的论据与论证方法。

  所用的都是事实论据。驳许远畏死,用许远让位授权,在无外援时,仍然死守的事实。驳张巡,许远就不该死守睢阳,联系当时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外援不到,张巡,许远死守睢阳捍卫天下的事实。

  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论证方法类比法。连用两个比喻,以此证明睢阳被攻陷,势在必然。

  人物的性格特征。

  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

  南霁云:深明大义,疾恶如仇,忠贞刚烈。

  本文的细节描写。

  南霁云的抽刀断指,抽矢射塔两个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刚烈,疾恶如仇的个性。

  张巡的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书架上的书问巡,巡应对无误,操笔立书等等均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张巡的博闻强记,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

  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衬托。

  张巡,许远,南霁云之间是相互映衬。例1,许远位在张巡之上,却让位给张巡,自处于其下。既突出许远的让贤,又映衬了张巡的才能。例2,睢阳城陷,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与南霁云一呼一答,两人互相映衬,更显出两人的英雄气概。

  南霁云乞师贺兰一段,以反面人物贺兰的卑鄙反衬了南霁云的忠贞刚烈的性格特征。

  

《重点段落简析》

1,二公之賢,其讲之精矣设淫辞而助攻也。

  这段话是驳斥二公以死守的诬蔑。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属于对偶句。

  论证手法为对比,用张巡,许远英勇抗敌的事实与那些弃城图存,擅强兵坐而视者相对比。论据为事实论据;

  翻译这段。

2,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这段是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细节有两处:一处抽刀断指,另一处:抽矢射塔。

  用反面人物贺兰进明来反衬南霁云的英雄气概。

  一座皆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属于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来写南霁云的刚烈性格。船上人犹指以相语,也是侧面描写,从侧面来说明百姓永远在怀念着英雄。

  (4)翻译这段话。

  

《种树郭橐驼传》(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王叔文变法,变法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使,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导者。

  作品有《柳河东集》。

  《种树郭橐驼传》是寓言性传记文。

《主旨》

  文章通过郭橐驼善于养树的寓言故事,揭露了当时统治者政令繁多的社会弊端,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疑难词句》

1,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2,且硕茂,早实以蕃。硕茂:高大茂盛;实:结果实;蕃:多;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寿:活得长久;孳:繁殖得多;

4,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自然规律;致:使获得,让自然发展;性:树木的本性。

5,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手指去抓;肤;树皮;

6,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养育;遂:喂养好,使动用法;

7,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弃掉一般。

8,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甚么办法能使他高大茂盛;我只是不抑制损伤他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甚么办法能使它的果实结的又早又多。

9,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可是,我住在乡里,看见当官的喜欢繁琐地发布命令,好像是很爱百姓,结果因此给人民带来祸患。

10,故病且怠。病:困苦怠:疲劳

《学习要点与难点》

  识记这是一篇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发生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

  掌握本文整体上的类比进行说理的方法。

  在说理上,从整体上面采用种树与治民类比的方法。从种树与治民的指导思想看,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治民要蕃吾生而安吾性,形成类比;

  在实际种树的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与治民要让百姓休养生息相类比;

  在结果上面,种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治民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相类比。

  掌握本文对比的手法。

  在课文的第三段,以郭橐驼善于种树与他植者不善种树进行对比。郭橐驼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使木之性日以离;郭橐驼种树依照树木的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他植者根拳而土易等等;郭橐驼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他植者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对比手法的应用,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文章描写他植者种树,对种树马马虎虎的情况,仅一笔带过,写得十分简略;而对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情况则详细加以描写,写得很细。详写这种情况是为了与后面长者好烦其令进行类比的,使文章脉络前后照应,贯通一致。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第三段中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故不我若也。

  划分层次。

  第一层,由开始到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写郭橐驼善种树的原因;

  第二层,从他植者则不然到故不我若也。写他植者不善种树的原因;

  郭橐驼善种树的原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运用的是对比手法。

  他植者不善种树的原因是:一,态度马虎;二,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报刘一丈书》(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宗臣与李攀龙,王世贞等被合称为明代后七子。有《宗子相先生集》。

  本文属于书信体记叙文

《主旨》

  作者接到刘一丈的来信,针对刘一丈对作者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评价,就上下相孚的内情,本质作了揭示,反映了当时严嵩父子把持朝政时官场的混浊,吏治的腐败。

《疑难词句》

1,何至更辱馈赠,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辱:谦词,对方年长于己,这样是屈辱了对方;馈赠;赠送的东西;益:更加

2,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门者:守门人;袖:动词,藏在袖子里;私之:偷偷给他刺:名片

3,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权门:有权势的人;岁时:一年中的季节;伏腊;伏祭与腊祭;一刺;拜见一次;经年:整年;间:间或;

4,斯则仆之褊哉。褊:气量狭小。

5,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策马:用马鞭打马。

6,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上级与下级关系融洽,才能品德与自己的地位相称。

《学习要点与难点》

  识记这是一封书信。

  描写的时代是明朝严嵩年间的事情;

  分析人物形象;

  干谒者:求宠时先向守门人百般讨好,不耻于立在马厩之中;被召见时,奴颜婢膝;出门则大肆吹虚,得意忘形。

  权贵者:贪婪虚伪。

  门者;狐假虎威;

  闻者:趋炎附势。

  文章第二段,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干谒者,权者,守门人的言行举止。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第二段

  此段对某人干谒权门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

  拍马求宠,决非一朝之事。某人的经历说明了这点。先是进门难,再是权者故意不立刻接见,在马厩等待,又得第二天再来;等第二天好不容易见到权者,献上礼金,权者又不肯接受,只得几次固请,方才收下。文中就是通过干谒者受阻于门难入,脸难看,权者难见,礼金难送,一波三折,揭示出上下相孚的真面目。人物的典型形象写的活灵活现。

  

《马伶传》(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侯方域明末清初诗文作家

  参加复社,对魏忠贤进行过斗争

  其代表作《壮梅堂文集》等。

《主旨》

  通过马伶与李伶较量技艺先败后胜,说明文艺创作的成功在于深入和熟悉生活,并要在现实中学习;事业的成就来自不怕挫折,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侯方域是复社的成员,痛恨閹党,文中又有讥讽权奸之意。

《疑难词句》

  1,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等演到一半,演唱合音律节拍,声音高低快慢,两个班子都演得很好。因为马伶比不上李伶的演技,感到耻辱,脱掉戏衣走了。兴化部不肯换别的演员,就停止演出了,而华林部就此特别出名。

  2,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俦:同类;

  3,问桃花渡,游雨花台。问:探访;

  4,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超出;

《学习要点与难点》

  这是人物传记。

  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本文主要描写马伶与李伶两次较量技艺,前一次较量,详写李伶演出引起的效果,略写马伶的演出。后一次,重点写马伶,而又采取以李伶的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的反应来衬托的手。

  本文的倒叙手法。

  文章先写马伶第二次与李伶较量,然后再记述马伶走京师学艺的情况,是倒叙的手法。

  故事情节起伏变化,吸引读者探究原委,又以事实为铺垫,使对马伶获胜的原因的揭示更加坚实,充分,令人信服。

  本文的写作动机。

  侯方域是复社成员,痛恨朝中閹党,写此文意在讥讽朝中奸权。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

  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一举成功,见昆山犹之见分宜,有力地提示了严嵩与顾秉谦是一丘之貉,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第三,四段。马伶与李伶第二次较量的情节。

  这段情节采用的是倒叙手法。先写较量,再写学艺。可以引起悬念,增强吸引力,以事实为铺垫,使读者信服。

  

《往事》(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

  早期作品有《超人》《寄小读者》《繁星》等等,作品热情歌颂了母爱,童真,大自然。解放后有《樱花赞》《小桔灯》《再寄小读者》。

  《往事》是一篇抒情散文,选自《往事》。

《主旨》

  文章借想象塑造了海神的形象,揭示赞美了大海温柔沉静,超绝威严,神秘有容,虚怀广博的性格与美德,托物言志,从而启发激励人们培养大海似的品性,陶冶情操,努力做个海化的青年。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谈海的缘起。交代了谈海之难。

  第二部分(315自然段)一次和弟弟们竞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从谈海说起,由赞颂大海的风姿和品性,引到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第三部分(16自然段)对人生的思索,点出谈海的意义。首尾呼应。

《学习要点与难点》

  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作者用大量篇幅想象描写海神的形象,着意突出大海的秉性,用来象征人的性格气质,借大海这一具体的物象,来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体现自己的情感志向,这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掌握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作者通过弟弟们之口,把大海当成人来描写,使大海不仅有人的衣着打扮,而且有人的行为感情,并由静到动,将海活化为人。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形象地突出了大海的特性,而且赋予大海明确的象征意味。

  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文章开始写我认为海太单调,提不起写海的激情,就是先抑,然后再赞颂海的美德,这是扬。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开始12自然段。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作者反复表示自己常忆起大海,说明她写大海念头已久;并说明写大海之难,大海的深广,内涵丰富,难以把握;这时先抑后扬的手法。

  这两小段对全文起到铺垫作用,为下文转入大海象征人格的主题作了情感与内容的铺垫。

  

《背影》(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朱自清文学研究会成员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

  主要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等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抒情散文,收入散文集《背影》。

《主旨》

  本文通过回忆父亲送子乘火车背上读书的情景,特别描写父亲送行的背影,表现了父子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父子为奔丧在徐州相见,描写家境变故,重点交代了父亲送行的缘由。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具体描写父亲当年去车站送行的情景。

  3自然段,父亲原本请别人送行,后改变主意,亲自去送行,表达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4自然段,写送行时,父亲为儿子精心安顿,儿子对父亲迂的感受。

  5自然段,描绘父亲翻越站台买桔子的背影。

  第三部分:6自然段。与文章开始相呼应,通过回忆中父亲背影,抒发了作者对多年没有相见的父亲的思念。

《学习要点与难点》

  掌握通过记叙父亲为儿子送行一事表现父子亲情的特点。

  文章中间三个段落详细描写父亲送子的过程。父亲先是因为忙,嘱咐茶房送子,又不放心,亲自去送。在车站,照看行李,送子上车,拣定位子,用大衣铺座位,反复嘱咐等等细节,着力描写父亲两次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背影。其实儿子已经大了,但在父亲眼里。儿子还是小孩,总想为儿子安排得好些,为儿子多做些事情。如此牵肠挂肚,把父亲的对儿子的爱,体贴,表现得极其真挚,细腻。

  作者以背影作为刻画的重心,角度独特,情意深切。

  作者对父亲的描写,对外貌,表情一字未提。与一般描写人物角度不同。

  作者重点描写父亲买桔子时的背影,并通过四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深入到父亲的内心情感。1,描写父亲的形体衣着,说明体态肥胖,行动不便,以此来铺垫;2,着重描写父亲两次翻越站台时的动作,姿态,而站台的高度与父亲的体态形成了反差,此种铺垫衬托了父亲翻越站台之艰难,从而父亲爱子之情得到突出的体现。

  重点掌握儿子对父亲态度的前后变化是侧面烘托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开始,作者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笑他迂,后面被父亲的行动感动得潸然泪下,既体现了作者的悔恨,反衬了对父亲的怀念,又从侧面烘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人物肖像,行动描写时的白描手法。

  文章运用朴实的文字,描写人物的外貌与行动。特别是父亲给儿子买桔子的情景,对父亲体态,衣着,动作的描写,不用比喻,不事铅华,只是把眼前看到的情景实实在在写出来,自然朴实,读者于质朴中体会厚实的亲情。

  本文的结构特点。

  本文以背影微结构线索。共出现四次背影。第一次,点出本文中心,引起全文;第二,第三次,描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事情,体现了父子情深;第四次,结尾,呼应开头。

《重点段落分析》

1,文章开始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1)这段话的作用,为文章笼罩一种悲凉气氛。

(2)用人生的失意与生离死别作为父子分别的铺垫,在背景上展示父子深情,使作品更具苍凉感,更显父子间的真情。

2,文章最后一段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这段话表明旧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动荡不安和日益窘困的生活遭遇。

(2)述说父亲的颓唐,惦念儿孙,一方面为父亲深深感概,一方面更深刻体会到父亲对儿孙们的爱。

结尾部分的描写与开始部分形成首尾照应。

 

《故都的秋》(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散文创作方面得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体。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组织创造社。

《主旨》

  本文着眼于故都的秋色,秋声,秋意,突出表现色彩浓,回味永以及清,静,悲凉的北国秋天的特点,表达作者向往,热爱北国秋天的思想感情。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想饱偿故都之秋的迫切心情。

  第二部分:(39自然段),采用描写与议论两种方法,具体描绘北平之秋的景象,还插入作者对北国之秋的议论,写中外不同的文人对秋的相似感触秋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

  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总结全文,再次以南国秋色之淡,反衬北国秋色之浓。

《学习要点与难点》

  识记这是一篇记游散文。

  文本围绕北京秋天色彩浓,回味永这一中心线索展开全文的结构特点。

  文章开头说明自己要来北京就是为了对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看饱,尝透。文章结尾,又强调北京秋天的特点色彩浓,回味永,前后呼应。中间部分的内容全是围绕中心来描写。

  掌握对比手法。

  本文主要描写北京之秋,却两次描写南国之秋。这是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北京之秋的色彩浓,回味永。通过南国之秋的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从反面来衬托北京之秋的特点。

《重点段落分析》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这段描写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景物,描写北国之秋用的是描写手法,描写南国之秋运用的是比喻,衬托;

  作者推崇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因此主要描写皇城一间破屋,独处幽静,去品味北方秋天的味道。选取最能反眏北方秋天的典型物候景物。

  

《香市》(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茅盾为笔名;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参加者和组织者。

  创建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

  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等。

  本文1934年收入散文集《话匣子》。

《主旨》

  先要了解此文写作的时代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绝不是为了让中国强大起来,而是要把中国当成他们的殖民地,推销他们的剩余产品的市场。随着中国殖民地化的步步深入,中国的经济也步步走上破产。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写出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

  作品通过传统香市昔盛今衰的对比描写,以小见大,反映了江南农村经济的破产,市镇的凋敝,写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特征,并揭示出造成这种严酷事实的社会原因。

《课文串讲》

  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从开始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写作者幼时所见香市热南景像,以及给作者留下的难忘记忆。

  第二部分:(511自然段,革命以后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

  描写1927年大革命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军阀反动势力深入农村造成农村民俗的变化,香市由于被视为迷信而被取缔。后虽恢复,但香市不再是农民的节日,而只是小商人为振兴经济的计谋,因而香市萧条,冷清。

《学习要点与难点》

  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并不着意介绍故乡的习俗,而是以香市的变化,以小见大,揭示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乡镇日益凋敝的现实。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如此大的主题,得益于对比手法的应用。香市昔盛今衰,包括场面,气氛等的对比,就形象地表现了主题内容。

  作品描写昔日香市盛况的层次。

  第一层,说明香市主要内容是吃玩;

  第二层,从视觉角度,描写庙前的场面;

  第三层,从多种感官出发,描写庙里的情况;

  第四层,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庙里庙外的声响。

  表现重兴香市的冷落运用反衬手法。

  重兴香市一方面极写武术班技艺高超,表演卖力,票价便宜,另方面又强调看客很少,特别是往常的香市主角农民,差不多看不见。从过去三流的演出,吸引大量看客,到现在艺高价廉的演出却无人去看,反衬出香市的冷落。

  香市主角转换的深意。

  香市本是农民借佛游春的一种需要,所以,香市主要的游客是农民。重兴后的香市,农民差不多看不见了,主角换成了小商人。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农民已经没有经济能力游玩散心了。农村经济的破产,直接影响了市镇商贸的繁荣,镇上的小商人借重兴香市的机会,企图振兴市面,结果也失望了。

《重点段落简析》

  第五自然段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第一句,表明香市重兴的背景,并说明大革命以后的时代环境,社会文化对香市的影响;

  第二句,以公安分局象征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占据农村;

  第三句,蚕种改良所更有深意。30年代,洋货充斥市场,严重地冲击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农民不得不废弃土种,购买洋种蚕。意味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步步深入,揭示农村破产的重要原因。

  

《爱尔克的灯光》(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巴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处女作《幻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寒夜》等等。

  本文写作于1941年,收入《龙,虎,狗》之中。

  本文是抒情散文。

《主旨》

  本文通过抒写作者回故乡时的所忆所念,所思所感,控诉了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对年轻生命,年轻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由18年后回来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景的观感,显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其顽固性的深刻认识。作者总结出一个真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旧家庭决裂,年轻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作者我重访10年前的故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12自然段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描写作者在故居前的所忆所思所念所感。

  第一层:(28自然段)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我走了很多的路。

  由故居内昏暗的灯光,看到家族走向衰败,由眼前的灯光联想起哈立希岛上爱尔克姐姐的灯光,并引起对自己姐姐的怀念,姐姐被专制的封建家庭所扼杀,我18年来走过许多路,又返回家乡,就是为吊唁亡故的姐姐。

  第二层:(912自然段)19年,似乎一切全变了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作者感到眼前一切与19年前没有变化,闭塞,停滞,落后,愚昧,后代人仍然重复着前人的悲剧,作者对长宜子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表达了自己要冲破封建家庭狭小天地束缚的决心。

  第三部分:(1315自然段)作者离开了小家,走向广大世界,受心灵的召唤,去探索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学习要点与难点》

1,长宜子孙的意思。

  长宜子孙的原意是封建家庭的家训,意思是封建家长要创办家业,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而要保证长宜子孙,既要有足够的财富,还要维护封建家庭,继承与恪守封建礼教。

  本文所展示的两种人生道路。

  一条路是祖辈依照长宜子孙的家训,为子孙创建家业,积攒财富,希望为子孙谋求舒适的生活,实质却葬送年轻可爱的生命,囚禁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

  另一条路是作者自己正走着的路,即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裂,冲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

  掌握灯光的象征意义。

  本文出现三种灯光。

  旧居大门内的灯光。代表笔者的故居,象征那个狭小的旧家庭,象征旧家庭,旧礼教的没落与衰亡。

  哈立希岛上的灯光。即姐姐爱尔克的灯光。既表现姐弟之情,又象征苦难与希望的破灭。

  我心灵的灯光,象征作者坚定的生活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掌握灯光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注意:灯光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一是象征,二是行文线索)

  本文以灯光为题,还以灯光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在旧居前看到大门内的灯光,联想起具有悲剧意味爱尔克的灯光,引起对自己姐姐的回忆,更清楚地认识到旧家庭,旧礼教的罪恶,对长宜子孙进行了评判,从而作者心中的灯点亮了,指明年轻人应该走的人生之路。

  本文还通过灯光突出文章中评判的长宜子孙的内容,是作者的思绪与情感推进得更有层次。

  对姐姐回忆的作用,与表现主旨的关系。

  文中对姐姐的回忆与作品的主旨是论据与结论的关系。姐姐应该有幸福的生活,然而却悲惨地早逝了,死后还受到冷遇。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暴露了旧家庭,旧礼教摧残青春和生命的罪恶,从反面揭示出,应冲出狭小的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之中。

  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的推移来记事,由景及情,触景生情,见物生情,插叙了(注意插叙)对姐姐的回忆,抒发了姐弟之情。进而引出作者深邃的思考,这种思考以议论说理方式出现。

《重点段落简析》

1,第九自然段。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十九年中,改变的只是装束,名词;没有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2)表达作者对旧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愤慨。

2,第十五自然段。即文章的最后一段忽然在前面的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之间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本段的中心思想。作者又一次离开狭小的家庭,如同18年前出走一样,走向广大的世界,最追求新的生活,我心灵的灯光区别于故居内的灯光,显示与长宜子孙不同的人生道路。

  如何理解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光里照出来的?

  因为可怜的姐姐已经死了,所以那灯光不会是爱尔克的灯光照出来的。另外,爱尔克的灯光的具有象征义,而我要走的路与姐姐的路完全不同,因此指引作者前进的光亮,不会是爱尔克灯光照出来的

3,那一线光亮是我心灵的灯光,象征光明,希望。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灯光。

  

 

《箱子岩》(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沈从文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

  本文是一篇记事散文。

《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相隔15年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民的热爱。文中描写湘西人民的纯朴,悠闲,对生活的满足,与世无争。作者冷静地感悟到自己的乡亲父老在越来越远地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这种近乎延存自然生命的做法,无异于自动放弃参与社会的权力。作者对于乡民既敬仰,又对乡民那种麻木不仁,即将被历史所淘汰而感深深忧虑,深情地呼唤要用划龙船的精神来重塑故乡人民灵魂的心愿。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对于其余书上叙述到这件事情时,同样不能再给我如何感动。

  描写作者第一次游箱子岩。看到乡民赛龙舟的场面,想道几千年来,湘西人民惨遭杀戮,受尽剥削,却不知改变历史,仍然麻木地应付生活,希望家乡人民能以划龙舟的精神改造湘西。

  第二部分:十五年后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描写作者十五年后重游箱子岩。作者感到家乡人民仍然过着麻木的日子,而市侩文明正在悄悄侵蚀着这块纯朴的土地。

第三部分:最后自然段。呼唤家乡人民猛醒,期盼英雄出现,改造家乡。

 

 

 

历年考题

一、课文背景考核

1. 《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

A.《史记》 B.《国语》  C.《后汉书》  D.《汉书》

答案:A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鲁迅《坟》、《灯下漫笔》               B、朱自清《背影》、《香市》

C、茅盾《故都的秋》、《子夜》             D、钱钟书《围城》、《论毅力》

参考答案:A

 

二、课文内容考核

1.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将兵的特点是( ) 

A.行军无部伍行阵  B.谨于法度  C.士吏治军簿至明  D.正部曲行伍营阵 

答案:A

2. 《背影》为刻画一个慈父的形象重点描写的是( )

A.人物的语言 B.人物的行动 C.人物的背影 D.人物的画貌

答案:C 

3.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A. 今昔对比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

答案:A

4.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性格的特征是()

A.愚昧无知 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 D.阴险狠毒

答案:C

5.《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A.双宾语句 B.判断句 C.宾语前置 D.被动句

答案:C

6.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中对姐姐悲惨命运的回忆诉说,主要目的是()

A.怀念姐姐,悼念亡姐

B.揭露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C.表达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D.揭示人生命运的偶然和意外

答案:B

7.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主要写作意图是( )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

B.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

C.记述乡间访民的情景

D.阐述养民治国的思想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意图。

【应试指导】文章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表达了作者改革政治的愿望,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

8.《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     )

A.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重点内容。

【应试指导】《种树郭橐驼传》是一则带有寓言性质的散文,作者借养树之理阐述养民之术,认为为政应像种树一样,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三、阅读理解

1.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4、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能给人以什么哲理启发?(4分)

答案: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做任何事情,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25、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他植者?他们各违反了郭橐驼种树经验的哪一方面?(4分)

答案:过于马虎的和过于殷勤的。前者没有做到其莳也若子,后者没有做到其置也若弃。

26、作者以种树为喻,意在揭露怎样的社会时弊?(2分)

答案:统治者繁政扰民。

 

2.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30、在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4分)

答案: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没有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31、作者为什么不敢给一个回答?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因为现实的残酷令人难以置信。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极度愤慨。

32、请把这段话中的两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2分)

答案:这十八年全是白费。在这许多年中问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

 

3.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

尝君日:

客何好?日:

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日:

客无

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日:

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日:

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日:

为之驾,

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

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对日:

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第 24 题 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形象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先抑后扬,凸显冯谖与众不同的奇。

第 25 题 冯谖弹铗而歌,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左右认为冯谖无好无能却贪而不知足。有人认为冯谖是装愚试探。

第 26 题 这段选文刻画冯谖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案:直接人物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倚柱弹其剑,属于行为细节描写。

间接人物描写:用他人的反应刻画其性格,如左右皆笑之、左右皆恶之。

4.阅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

吴·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

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

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

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

日: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

孕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7.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生:

陈:

所:

会:

怪:_

.生:活。陈:通阵,布阵。所:许,左右。会:恰逢,正赶上。怪:认为·.··奇怪。

 

这个语段记叙的是哪一次战役?先写中贵人走广,对于突出李广的性格特征有何作用?

上郡之战.先写中贵人大败走广,这是铺垫,后文在铺垫的基础上对比,在对比中用反面衬托来突出李广机智勇敢、善于骑射的个性特点。

 

 

 

这个语段主要表现李广怎样的性格特点?

主要表现了李广善骑射、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胆识过人、指挥若定的性格特征。

 

 

 

 

诗词典赋(三)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騈赋,文赋。

  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摸鱼儿短歌行行路难破阵子长亭送别等都大量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向女子求婚;

(2)女子盼迎娶;

(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

(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

(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

(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重点掌握赋,比兴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铺陈事实,直抒胸臆。全诗,从相识,初恋,相思,到结婚,受虐待,被遗弃,叙事十分清楚,用辞十分质朴,具有一种天然美。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一般连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濕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重点段落简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后的悔恨心情以及对婚姻的看法;

  比兴句:桑之为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国殇》(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发展了楚辞。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等。

  《国殇》选自《楚辞九歌》,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军。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全诗概括而生动地描写了楚国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场景,歌颂了他们刚毅勇敢,视死如归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的敬佩之情。

二,词语解释

  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悔改;

  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

  援玉抱兮击鸣鼓。援:拿着;

  身既死兮神以灵。以:而;

三,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两层。

第一层:描写楚军将士英勇杀敌,最后全军覆没。

  第一句,描写将士披甲操戈,准备战斗;

  第二句,描写两军交锋;

  第三四句,描写敌人兵多势众,楚军英勇战斗;

  第五六句,描写敌人冲进楚军军营,楚军伤亡惨重;

  第七八句,描写楚军将士勇武不屈;

  第九十句,描写楚军全军覆灭,横尸疆场,天昏地暗,场面壮烈。

  作者依照战斗的进程描写,展示了战斗的全过程,表现了楚军将士的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精神。

第二层,祭奠楚军阵亡的将士的亡灵。

  这一层是诗人对阵亡的将士们的深情礼赞。

  前四句,描写将士们征战的精神,礼赞将士们刚武英勇,视死如归的精神;

  后四句是感天动地的礼赞,活时凛然浩气,死后也是灵魂不散,虽死犹生。

《学习要点》

  场面描写完整,真切。

  描写战争场面十分真切。前十句,记述楚军披挂出阵,与敌人交锋,兵败身死的全过程,层次十分清楚。既有大的场面,又有细节描写,还有气氛渲染。

  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垫。

  作者描写出战斗场景的气氛,从而引出对死者的礼赞。如旌旗蔽空,流矢交坠,鸣金击鼓,血撒疆场的战斗场面的惊心动魄的气氛,衬托了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楚军将士威武不屈的精神。

《重点段落分析》

  诗的第一部分。

  

《陌上桑》(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无言叙事诗。

《主旨》

  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和无耻。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起因。描写罗敷劳动情景,服饰容貌的美丽

 第二部分:事件经过。描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严词拒绝。

 第三部分:结局。描写罗敷夸夫。

《疑难词句》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因为。

  秦氏有好女。好:美女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颇:略微

  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驪驹。从:跟从。

《学习要点》

1,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特征。

  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来看,属于正面描写;但从表现罗敷的美丽来看,又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重点段落分析》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

2,划分层次。

分为五层。

  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为人洁白皙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侧面描写,借他人评价。

  

《短歌行》(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曹操东汉未年建安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

  他的风格基本是苍凉悲壮。

  《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写作于曹操晚年,抒写了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怀。在诗中,他感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中虽也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愁闷,但作者的精神实质是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

二,词语解释

1,对酒当歌。当:面对;

2,但为君故。但:只是;

3,何时可掇。掇:拾取;

4,契阔谈宴。契阔:聚散;

5,枉用相存。问候枉驾前来的贤才。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八句,感叹人生苦短,忧思难忘;

  第二层,(青青子衿心念旧恩)求贤不得的忧愁和诚心纳贤的态度。

  分为四小层。

  (1)(沉吟至今)自己对贤才的思念;

  (2)(鼓瑟吹笙)表示对贤才真诚欢迎的态度;

  (3)(不可断绝)贤才不易得,自己忧心不断;

  (4)(心念旧恩)希望老朋友能前来,为自己举贤荐能。

  第三层,(月明星稀)惋惜贤才未得明主,自己有广招人才的信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学习要点》

  分析前八句的内容。

  前四句,感叹年岁已老,功业未成,譬如朝露用比喻手法,感叹人生苦短。接着四句,写政治抱负未得实现,心情苦闷,想借酒浇愁。

  分析诗中思贤若渴的情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来表达对贤才由来已九的思念之情:呦呦鹿鸣借用来抒发诗人热烈欢迎贤才到来的情景。下面着重描写诗人求贤不得的惆怅和苦闷,设想众多贤才故友远道前来的幻影,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无比思慕的心情。

  作者描写贤才无所依托,殷切希望贤才来到自己身边,助己完成统一大业。

  诗中月明星稀四句,比喻当时贤才流散各地,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借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

  重点掌握本诗运用比喻的手法。

  譬如朝露来比喻人生短暂;

  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比喻自己由衷地礼贤下士;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没有明主可投;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比周公,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重点掌握善用典故的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表达作者对贤才梦寐以求的思念;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出自《管子》,抒发作者渴求贤才的心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作者礼贤纳士的心情,和天下统一的期望;

  《重点段落分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思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的心情。

  找出比喻的手法。

  前六句。

  用典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招揽人才。

 

《饮酒》(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陶渊明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田园居》。

  《饮酒》是五言诗,田园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描写隐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陶醉自然的心志。

  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四句。强调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第二层:后六句。描写隐居生活乐趣。表达彻悟人生真谛后的愉悦。

《学习要点》

1,重点掌握心远地自偏的含义。

  在看似矛盾的开篇提出设问,然后推出答案:诗人的心早已远离喧嚣的尘世,所以,人虽身在人世间,也能像在偏僻之处一样,不受世俗的干扰。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表现了作者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操。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六句,表现作者的心情。

  六句貌似平淡,却创造出清新淡泊,耐人寻味的意境。前两句,写出了田园生活无比闲适,惬意的心情;中两句,写出了山间的暮景与飞鸟结伴归来的景像,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写心灵的感受,含有深厚的哲理,表现出诗人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

3,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情,景,理融为一体。如,前四句主要是说理,但是,作者把抒情与写景融入其中。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写情,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写景,写情的过程中,阐发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4,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妙用。

  见为无意之见,境与意会融为一体,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为望,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悠然的情趣。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从军行》(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王昌龄盛唐诗人,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擅写七言绝句。基本风格是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七言绝句。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广袤无垠,关山雄伟的大西北为背景,描写了边塞的壮阔与戍边将士的艰辛,衬托出戍边将士不辞艰苦,戍守边疆的壮志,歌颂了他们卫国热忱和英雄气概。

二。课文串讲

  前两句描写景物,边地的景色,衬托戍边将士不辞艰苦,守卫疆土的壮志;

  后两句叙事抒情,概括将士们出生入死,无所畏惧的战斗经历,也有他们鏗锵的誓言。

三,词语解释

  青海长云暗雪山。暗:使雪山暗。

《学习要点》

  前两句写景的作用。

  前两句描写大西北特有的广袤荒凉的景色,戍边将士遥望关内,思念亲人。壮阔之景衬托出将士们博大的胸襟和不畏艰苦,守卫疆土的英雄气概。

  后两句抒情的作用。

  黄沙百战穿金甲与不破楼兰终不还,构成了对比。条件如此艰难,环境如此恶劣,却丝毫没有削残将士们抗敌保国的雄心壮志,有了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衬托,才使得不破楼兰终不还显得更加悲壮。

  本诗的中心句是。

  不破楼兰终不还。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山居秋暝》(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王维盛唐诗人,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

  其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品集是《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描绘了山中秋天傍晚雨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陶醉自然景色,乐于归隐,不同流俗的生活情趣。

二,课文串讲

  12句,交代时间,地点,并创造一个雨后清新,宁静的总体氛围;

  34句,描写天上明月,地上清泉,一高一低,一静一动;

  56句,描写人的声音,看到渔舟晚归,一听一看。

  78句,借春写秋,表达作者归隐的意愿。

《学习要点》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两句为第一层,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后两句为第三层。

  掌握空字的含义。

  空字表现雨后山间的清新,静谧,自然的变化带给人的是一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掌握秋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点出了时令,呼应了诗题,点染了意境。

  重点掌握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特点。

  全诗有泉声,笑声,有月光,水光,有松,竹,石,莲,有月照,泉流,人归,舟诗中描写空山雨霁,明月照松,浣女夜归,渔舟唱晚的美丽图景。所表现的是诗人心旷神怡的心境。明月松间照写静:清泉石上流写动,竹喧归浣女写听,莲动下渔舟写视。全诗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体现了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4,写景用白描手法。

  全诗这一切描写色彩不浓艳,声音不喧嚣,采用白描手法。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行路难》(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歌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另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五层。

  第一层,14句。描写自己面对美酒佳肴,不能进食,表现出内心极度的愤懑。

  第二层,56句。以自然景物的艰险,比喻自己仕途的艰难。

  第三层,78句。以古代人的典故,激励自己终究会有实现理想之日。

  第四层,9句,四个三字句。再次感到人生的艰难。

  第五层,1011句,自信有朝一日,可以宏图大展。

三,词语解释

  1,忽复乘舟梦日边。忽复:忽然又;

  2,直挂云帆济沧海。直:毫不犹豫;济:渡;

《学习要点》

1,分析本诗以作者感情变化安排结构层次的特点。

  本诗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来安排结构层次的。第一层是前四句。显示了作者遭到排挤后的苦闷,悲愤心情;五六句是第二层。以自然环境的险恶,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七八句为第三层,借吕尙,伊尹的故事,来劝慰鼓励自己。心情由苦闷转为开朗。九十两句为第四层,由幻想回到现实,再次显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激愤。最后两句为第五层,借南朝宗悫的豪迈的诗来表达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乐观进取的情怀。

2,分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的心情。

  这里诗人连用四个动词,以两个连续动作,真实地刻画出诗人抑郁悲愤的心情。

3,分析比兴句的作用。

  以渡黄河,登太行来比喻作者的理想抱负。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仕途的艰难。

4,分析诗中所用典故的用意。

  借吕尙,伊尹被明君重用的故事,增强了信心,在茫茫前途中看到了希望,表达了对前途的信心;借南朝宗悫的诗句,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5,本诗的结构安排的方式。

  是以诗人感情变化发展来安排的。

6,分析诗中的细节描写作用。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处细节描写。

《重点段落分析》全诗。

《蜀相》(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有诗史之称。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主旨》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三国时蜀汉开国丞相诸葛亮祠堂,对诸葛亮历史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给与热情地肯定,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给与高度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阶,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概。

《课文串讲》

  前四句描写景物。首句设问句,表示自己崇拜已久,来到成都,急于往访的心情。自空两字,表明物是人非,人们已经忘记诸葛亮了。

  后四句抒发感情。三顾是明君求贤,两朝是贤相图报。最后两句是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也寄托自己的感叹。

《词语解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几次开济:开创基业,匡济国家

  出师未捷身先死。捷:成功。

《学习要点》

1,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前四句描写景物,但景中有情。寓情于景。五六句叙事,内中也含着感情。最后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发表了议论。

2,颔联对丈工整。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映阶对隔叶。阶平声,叶仄声。碧草对黄鹂,草平声,鹂仄声。

《重点段落分析》全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盛唐边塞派诗人;与高适并称岑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作者自拟乐府诗题;送别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这是一首白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西北边陲的风雪奇寒,抒发了与朋友分离时的真挚别情。属于七言歌行。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北风卷地白草折愁云惨淡万里凝。描写大风中的雪景及难耐的寒冷;

  第一小层:12句。描写大风;

  第二小层:34句。描写大雪。

  第三小层:56句。描写转折句,从大雪转为严寒,从自然转为人物。

  第四小层:78句。描写寒冷。

  第五小层:910句。与开头呼应,描写冰,愁云。

第二层次:中军置酒饮归客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

  第一小层:1112句。描写营中送别情景。

  第二小层:1316句。描写送别诗的时间,环境,心情。

  第三小层:1718句。描写友人远去,作者凝视雪上的马行的足迹。

三,词语解释

1,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沙漠;阑干:纵横;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归客:为归客设宴;

3,雪上空留马行处。空:白白;马行处:马蹄印迹;

《学习要点》

1,分析的写景部分的特点。

  诗歌的一二句,写北风之大,不写别的景物,只写折断的白草,使卷地两字更加传神;在一年大雪之中,只选用八月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分形象的比喻,同时在严寒之中又出现春光明媚的景色,反衬了严寒之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出了只有大西北才有的严寒景色,愁云两字又渲染了下文的送别之情:风掣红旗冻不翻既写风,又写寒。

2,重点掌握诗歌最后两句借景抒情的特点。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景,景中有情。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怅然若失伤感之情,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意味丰富深永。

3,重点掌握诗中的夸张句,比喻句。

  夸张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地写出了大西北严寒景象。(注意:风掣红旗冻不翻不是夸张句)

  比喻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喻大雪,传神地写出了雪的高洁,轻盈,明丽,在诗人笔下,冰封万里的西域风光,似乎成了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比喻形象,贴切,奇特,新颖,给人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4,背诵。

  

《杜陵叟》(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齐名。

  《杜陵叟》属于叙事诗,新乐府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通过叙述受灾农民遭到长吏急敛暴征的经过,揭露封建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诗的小序伤农夫之困就是此诗的主题。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杜陵叟,杜陵居禾穗未熟皆青干。描写春旱秋冻,灾情严重。

  第二层:长吏明知不申破明年衣食将何如。揭露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依旧横征暴敛。百姓只好卖田,卖地。

  第三层:剥我身上帛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直接控诉官吏是吃人的豺狼。

  第四层:最后八句。描写皇帝下诏免税,等到命令发下,大部分百姓已经破产,只得了一个虚名。

三,词语解释

1,麦苗不秀多黄死。秀:开花;

2,急敛暴征求考课。考课:官吏的奖赏标准。

3,手持尺牒榜乡村。榜:张贴;

《学习要点》

  划分叙事层次。

  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禾穗未熟皆青干。铺写杜陵叟的贫困与灾情的严重。

  第二层,从长吏明知不申破到明年衣食将何如,写长吏为了升官,向农民急敛暴征;

  第三层,从剥我身上帛到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直接控诉贪官的豺狼行径;

  第四层,不知何人奏皇帝到结尾,讽刺皇帝的免租令只是一纸空文。

  重点掌握开头部分描写灾情之重的铺垫作用。

  描写春天旱灾,秋天霜灾,颗粒无收。杜陵叟们已经陷入绝境之中。而地方官吏为了升官,隐瞒灾情,不顾百姓死活,急敛暴征。作品开头描写灾情,起到后文发展的铺垫作用,突出伤农夫之困的主题。

  重点掌握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剥我身上帛四句由前面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直接控诉,(1)表达作者对官吏的极端愤怒,体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2)反映农民对官吏的强烈憎恨,加强了评判力度。

  掌握诗后八句对皇帝的讽刺意味。

  作者把矛头直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皇帝有了恻隐之心,好不容易下了免租诏令,但是诏令又迟迟不传下来,直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时,才下来,诏令成为一纸空文。灾民的希望破灭了。这诏令就是皇帝的一场骗局。灾民受到长吏的急敛暴征,又受到皇帝的欺骗。作者把矛头直指皇帝。

  《重点段落分析》

  杜陵叟,杜陵居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划分层次;分为三小层。一小层,前六句,写灾情之重;二小层,中间四句,写长吏急敛暴征;三小层,剥我身上帛,以第一人称直接控诉贪官的豺狼行径。

  第一小层的作用。写灾情之重,为下文作铺垫。

  人称的转变的作用。表现农民对贪官的愤怒,加强了评判力度;也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深同情。

  

《无题》(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写七律,七绝,尤以无题著称;

  作品集为《李义山诗集》

  此首《无题》是一首爱情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表现忠贞,执著的爱情,抒写了男女双方深挚的相思之情。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12句。描写离别之情。

  第二层:34句。运用比兴手法,述说离别之后,自己情思难断,哀愁不已。

  第三层:56句。设想对方的思念之情,年华流逝,孤寂难眠。

  第四层:78句。借神话传说表达自己要去探望对方的心愿。

三,词语解释

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拂晓照镜但:只;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的机会很难,离别时更难分手;暮春东风吹得无力,百花逐渐凋残。

《学习要点》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

2,重点掌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的含义。

  所用比兴句。蚕丝用谐音,比喻相思;腊泪比喻眼泪,表示无穷尽的思念。

3,说明晓镜一句由自己推及对方,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是在设想对方。其作用有(1)设想情人也在思念自己,更加强自己的无限思念;(2)转写对方,也表现出自己对情人时时刻刻挂在心中。

《重点段落分析》全诗。

 

《关山月》(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陆游南宋诗人,号放翁;其诗表现抗金复国而壮志难酬的内容。

  《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关山月》为乐府旧题。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揭露南宋统治者奉行的对金投降路线所造成的恶果,表达了战士的失望和遗民的深痛,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信念不得实现的强烈悲愤。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三层。

  第一层:14句。描写议和后的局面。一个空字表达了无限的感慨;当官的没有一点忧患意识,醉生梦死。

  第二层:58句。描写戍边将士报国无路,老死边疆的悲愤感慨。

  第三层:912句。描写中原百姓盼望恢复,却连年失望的痛苦。

三,词语解释

1,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沉沉:深远之状;按歌舞:按节拍表演歌舞。

2,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遗民:遭受金政权统治下的中原人民;忍死:极度痛苦而不想活;今宵:今夜

《学习要点》

  分析层次结构。

  全诗写了三种不同的人物:歌舞度日,不修战备的将军;老死沙场,空怀壮志的士兵;忍死期盼,私垂泪痕的遗民。这三种人物又处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之中:歌舞升平的沉沉朱门;刁斗催落月的戍楼;逆胡传子孙的中原地区。这三种不同的人物与不同的环境用月贯穿起来。今宵把三处不同的月汇聚到同一个夜晚的明月之下。

  掌握选取典型事物构成生活场景的特色。

  三组典型事物。朱门,歌舞,厩马,弓;戍楼,刁斗,笛,沙头,征人骨;几处,泪痕。

  选取典型事物,放在同一夜月之下,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重点掌握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壮士,遗民作为一方,与将军在境况,内心活动上构成对比,反映了社会尖锐的对立矛盾,而壮士与遗民之间又构成类比,是一种并列关系。对比与类比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炉中煤》(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郭沫若原名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历史剧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与郁达夫,成仿吾组成创造社。

  抗战时期写有屈原,虎符等话剧。

  《女神》具有奔腾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浓烈的色彩,体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为五四后的自由体诗开拓了新天地。

  《炉中煤》是一首抒情诗,是诗人1920年留学日本时写作的。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开会。中国政府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遭到拒绝;而军阀政府还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怒,遂发生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还是一次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所提出的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影响十分深远。这次运动给旧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当时远在日本留学的作者为此十分鼓舞,他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是和我的爱人一样。这就是作者眷念祖国的情绪。

  本诗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思念五四之后的中国,以燃烧着的煤的口气,诉说自己思念祖国的情绪,表现了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和决心为振兴祖国献身的精神。

二,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倾诉自己眷念祖国的热情和报国的真切心情;

  第二节:表示作者对祖国的强烈的爱长期被埋在心里,一有机会表达,这种感情则炽烈如火。

  第三节;说明苦于前身虽是栋梁之才,但无法报效祖国,在五四革命浪潮激荡下,重见天光。(重点)

  第四节:再一次抒发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学习要点》

1,重点掌握借物言志,比拟手法的运用。

  整首诗都是以炉中燃烧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炉中煤是作者自喻,比喻作者思念祖国的炽热感情:年青的女郎象征五四时期祖国的新生,用的是拟人手法;全诗虽没有出现怀念祖国颂扬新生等诗句,但很形象地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这就是借颂物,言物来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胸中之志的借物言志,托物言情的艺术特色。

2,重点掌握年青的女郎与炉中煤的象征意义。

  作者采用这种象征手法,一方面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另方面,也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

  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的爱国激情,可以使人们体会到作者情感的炽热程度。

  年轻的女郎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礼后的生机勃勃的祖国。同时,也是诗人热恋,追求的对象。

3,重点掌握第三段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粱,到今天才重见天光的寓意。

  这里有双重寓意:(1)象征作者的爱国感情长期深埋在心底,只有五四运动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重点掌握诗中反复咏叹的作用。

  啊,我年青的女郎这一句诗句,反复出现四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这般模样在诗首尾各出现一次。其作用:紧扣主题,突出主旋律,增强艺术效果;是整首诗前后呼应,无论是章法,句法,还是韵律方面都和谐整齐。

《重点段落简析》

  第三自然段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分析这段话的双重含义。这里有双重寓意:(1)象征作者的爱国感情长期深埋在心底,只有五四运动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发现》(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新文学团体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

  主要代表作《红烛》《死水》。提倡三美,音乐美(音节美),绘画美(词藻美),建筑美(节的匀称美,句的均齐);提倡理智节制感情。

《主旨》

  本诗写作与1927年。描写现实中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不是诗人所期望看到的中国,而是恶梦和恐怖。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愤懑的情绪,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至痛至爱的复杂感情。

《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层。

  18行,表达诗人目睹现实时的复杂情感。

  912行,描写绝望中的诗人无处追问,无处述说的内心苦楚。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主旨。

  掌握呼号,反复,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运用。

  呼号是呼喊和告之他人。我来了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属于呼号。将作者内心中对祖国的炽烈的情感及对祖国的失望深深表达出来。

  我来了连用三次。属于反复。强调作者归国的心情多么迫切。

  噩梦恐怖悬崖属于比喻,表现了黑暗现实的可怕,丑恶。

  将祖国比拟为可亲可敬的人,在心理上拉近作者与祖国的距离。

  他呕出一颗心来属于象征手法。心象征作者的爱国情感。

  将炽烈,奔放的感情内敛于家谨严形式之中。

  作者采取收敛表情法,将浓烈的情感凝聚在具体意像中,收敛在严谨的形式之中。比如,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至爱至痛的情感,只用血泪呕出一颗心来的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激情。

  本诗所体现的三美。

  音乐美体现在音尺与押韵上面。

  绘画美体现在极具色彩感的意像。

  建筑美体现在匀称的诗行。

  

《再别康桥》(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其人生观爱,自由,美。

《主旨》

  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抒情诗。描写诗人到伦敦剑桥大学的康桥重游,通过康桥景物的描写,暗寓,抒发了诗人对旧情的眷念,表达了寻梦是的惆怅,与落寞的情感,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与苦闷。

《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写作者故地重游,即将离去的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二部分:234节。选取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像来渲染对康桥的眷念。

  第三部分:5节。描写诗人此次的目的:重寻旧梦。

  第四部分:6节。表达诗人寻梦不得的惆怅。

  第五部分:7节。描写诗人寻梦不得后的洒脱态度。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飘逸,清新的艺术风格。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言简意深,音调柔美。

  所体现的三美。

  音乐美:体现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绘画美:体现在对康桥美丽景色的描写。

  建筑美:诗行的排列上面。

《重点段落分析》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表明诗人不愿意张扬来康桥寻梦这件事。更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复杂感情。

  一方面表明作者洒脱,也表明作者对昔日的旧情的珍视,不愿意损坏其完好无缺的本质。

  反复,重复,表现诗人对康桥故地的眷念。

 

《我爱这土地》(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艾青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最具影响的著名诗人。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等等。

《主旨》

  本诗写作与1938年,表达了诗人对民族遭受欺凌所感到的愤懑与哀伤之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行。通过鸟象征形象表达自己对中华大地饱含深情的至爱。

  第二部分,910行。以问答方式,再次抒发对祖国的担忧,对土地的深情。

《学习要点》

  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鸟;象征诗人;

  暴风雨象征侵略者,反动势力;

  土地象征爱国主义情感。

  河流象征人民内心的悲愤。

  风象征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怒吼声。

  黎明象征美好,有希望的未来。

  掌握语言自由多变,富于节奏感。

  全诗的节奏感,音乐性来自诗歌内在的抒发感情上面。

  全诗的自由多变表现在诗句排列和抒情节奏上面。

  

《门槛》(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屠格涅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贵族知识分子。

  成名作《猎人笔记》。他的六篇长篇小说被称为俄国19世纪40到70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

  《门槛》是一首散文诗,选自《散文诗集》。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勾画出当时俄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赞扬了革命者崇高献身精神。

  诗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中关于革命的阴森可怕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一些模糊认识。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三层。

  第一层:12自然段。描写梦中所见的情景。

  第二层: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

  这层是全诗的主题。描写门内门外的对话,门内的声音询问姑娘的来意,并告诉她跨进这门槛意味着什么。姑娘则义无反顾,做好各方面准备。在层层对答中,表现了姑娘毫无畏惧,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高尚品德。

  第三层:最后两段。描写姑娘跨进门槛后,人们对她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

《学习要点》

1,掌握女革命者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准备忍受种种外在的痛苦与打击,而这些不仅来自于敌人,还要来自于亲戚,朋友;

  (2)自身要付出重大的代价,准备牺牲,以至于无名牺牲,准备犯罪

  (3)即使事后证明自己是错误的,自己受了骗,白白浪费了生命,也绝不回头。

2,重点掌握本文的象征手法。

  一座大楼象征伟大神圣的革命事业;

  门槛象征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门内的声音象征革命及革命可能带来的种种考验;

  一位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者;

  傻瓜象征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

  一个圣人象征人们对革命者的赞扬。

3,重点掌握副标题梦的含义。

  通过梦来说明文中一切人,事,物,都不是写实,而是通过一组像梦一样朦朦胧胧的意象,暗示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

4,掌握本文以对话形式组织结构的特点。

  本文全是对话,通过对话把全篇材料组织起来。

《重点段落分析》

  姑娘跨进了门槛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一声回答。

1,姑娘跨进门槛象征:革命者抱定坚定信念毅然投身革命事业。

2,傻瓜说明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与诋毁。

3,一位圣人表明人民对革命者的赞美。

  

《虞美人》(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李煜,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宋灭了南唐,李煜投降,被封为

  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所杀。后人将其父李璟与他的词合编为《南唐二主词》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身为囚徒之时,抒发了他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串讲

  上片描写良辰美景中的愁思之情。

  下片描写回首故国引起的无尽的愁思。

《学习要点》

1,掌握该词中借景抒情的句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是美好季节中的美好事物,可是作者却期盼它不要出现,因为它得出现只会引起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伤痛:往事知多少直接说明期盼春花秋月了结的原因。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被囚禁之处东风又起,更进一步抒发了作者无穷的思念与伤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往日的雕栏玉砌还在,而它的主人早已憔悴不堪。江山易主,物是人非,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伤痛。

2,重点掌握几个句子的含义。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天的花充满生机和美好,秋天的月象征团圆和光明,作者却希望它快完结,这不合常理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因痛苦而厌倦上生命,及对故国的思念,对亡国的伤痛。

  往事知多少去日苦多,不可复返。同时厌倦来日,不敢思量。包含追忆,痛苦,悔恨,不可企求多种含义。

  雕栏玉砌指的是南唐的宫殿,以此说明江山易主;

  朱颜改指自己本来的面容变得憔悴不堪,物是人非,表现主题。

3,掌握词中的比喻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看不见的哀愁,比喻成可知可感的江水。以春水之多,之大,之流动,之永恒来比喻自己的忧愁绵绵无期,永无边际。

《重点段落分析》全词。

  

《八声甘州》(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柳永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婉约词派代表。

  《八声甘州》是一首慢词。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抒写羁旅行役之苦。

二,疑难辞句

  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霜风:秋风;凄紧:凄凉逼近。残照:落日余辉。

  2,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是处:到处;红:花;翠:绿叶;冉冉:渐渐;

  3,争知我,倚栏杆处,正任凝愁。争:怎;任:如此;凝愁:秋思深重;

三,课文串讲

  上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

  上片按照先总后分的层次展开,分为四个层次;(1)点明时间,季节,写秋景全貌;并制造了气氛;(2)写无生命的事物,风;关河,残照;(3)写有生命的事物;花残柳败;(4)写长江,用一个语字给无生命的长江赋予了秋思。

  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奠定了基础。

  下片抒情,抒发思乡愁情。

  下篇抒情转折有四次:(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登高,却还要登高,描写自己复杂的心情;(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不想浪迹他乡,却不得不在他乡淹留。(3)抒情角度转变,想佳人,正任凝愁,从自己转到佳人,又从佳人转到自己。写佳人对自己的思念,也是在写自己的思乡之苦。(4)从家人又回写自己,突出自己心中的愁思深重。

《学习要点》

1,掌握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情感内容。

  事业无成带来的郁闷,怨愤,异乡漂泊引起的对家乡的无限离愁和思念,是柳永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内容。

2,重点掌握登高临远四字是贯穿全篇的关键句。

  登高临远四字贯穿全篇:起首对字已经隐含作者登高望远。上片的景物描写都是登高远望所见;下片直接点明登高临远,而下片的种种感受都是登高临远时产生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正是通过登高临远四字把前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具体分析上片的结构。

  上片按照先总后分的层次展开,分为四个层次;(1)点明时间,季节,写秋景全貌;并制造了气氛;(2)写无生命的事物,风;关河,残照;(3)写有生命的事物;花残柳败;(4)写长江,用一个语字给无生命的长江赋予了秋思。

  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奠定了基础。

  分析下片抒情转折的特点。

  下篇抒情转折有三次:(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登高,却还要登高。(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不想浪迹他乡,却不得不在他乡淹留。(3)

  抒情角度转变,想佳人,正任凝愁,从自己转到佳人,又从佳人转到自己。写佳人对自己的思念,也是在写自己的思乡之苦。

  重点分析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内涵。

  (1)长江无语,全不顾游子的秋思,反衬作者的愁苦之情。(2)作者自叹事业无成,年华虚度;(3)江水流入东海,而自己却无法回家。

《重点段落分析》全词。

 

《声声慢》(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李清照我国文学史上宋代著名女作家,女词人;

  北宋为金国所灭,她与丈夫避乱江南,丈夫去世,晚景凄凉。

  作品集《漱玉词》。

  《声声慢》是词调名。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抒写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内心深处无比深沉的哀愁。

二,课文串讲

  上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却是旧时相识描写残秋时分的愁苦孤寂的心情。

  第一小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描写自己孤寂冷清的环境,凄惨的心情;

  第二小层:乍暖还寒时候晚来风急,描写残秋,天气变化无常,自己身体和情绪雪上加霜。

  第三小层: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描写大雁南飞引起对丈夫的思念,感慨自己无法返家。

  下片。描写苦愁的心情。

  第一小层: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由菊花,感慨自己的身世;

  第二小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描写自己度日如年。

  第三小层: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秋雨梧桐如洒不完的伤心泪。

  第四小层:最后一句。总结全诗,感叹自己的孤苦无依。

《学习要点》

1,概括这首词的情感内容。

  一是孤苦寂寞;二是由此而生的愁苦心情;其情感是低沉悲痛的。

2,划分此词铺叙景物的层次。

  共分为五层

  第一层,气候变化,自己难以将息;

  第二层,风急;

  第三层,大雁;

  第四层,菊花;

  第五层,秋雨梧桐;

3,叠字的言语特点。

  寻寻觅觅写心理: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感受;

  突出丰富了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些词多是齿音字,声音短促,增加了凄凉感觉。

  

《天净沙》(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汉宫秋》。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属于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表达了游子思归,倦于漂泊的情感。

二,课文串讲

  全曲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描写三种不同的景象;

  第二层:第四句。然是描写景物,起到过渡的作用。

  第三层:第五句。点明题旨。

《学习要点》

1,掌握此首曲的情感内容。

  作者一生都是在漂泊之中。这种长期在外的生活,使他饱尝羁旅行役之苦。此曲就表达了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2,重点掌握曲中点明题旨的句子。

  断肠人在天涯集中体现了曲的情感内容,起到点明题旨的作用。

3,重点掌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有四句写景。

  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枯藤上缠绕老树,树上息着乌鸦。可使人生出人生迟暮之感。

  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透出温馨宁逸,使人更产生漂泊之苦,产生思乡之意。

  第三句,骑在瘦马上的游子迎着萧瑟的秋风,无家可归。

  这些明为写景,却寄寓作者的寂寞,愁苦,倦于漂泊的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4,重点掌握写景句子,在感情色彩上形成对比关系。

  第一句,第三句,与第二句,在感情色彩上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悲凉,萧条;后者温馨,宁逸;两组景物从相反的角度表现了相同的游子思乡之情,体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

5,重点掌握鼎足对的形式。

  诗词中对仗多两句相对,此首曲中三句相对,似鼎之三足,所以叫做鼎足对。开头三句每句都写三种景物,名词之间不用动词连接,造成九个名词,九种景物并置,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重点段落分析》全曲。

  

《前赤壁赋》(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苏轼见前面《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介绍。

  《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赋,即散文化的赋。本篇具有文赋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对答,抑客伸主。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通过泛舟赤壁之下的所见所感,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入苦闷,又由苦闷转为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仍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课文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徐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起酒杯,邀请客人同饮,吟咏《明月》诗篇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牛两个星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水光与夜空溶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离开了人世,无拘无束,飞升变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啊,他在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悠,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箫声啊,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客人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击败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接连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上洒酒祭奠,横端着槊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现在却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像蜉蝣一样地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尽无休。希望偕同仙人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我说:您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吧?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是它始终没有消失;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是它始终没有增也没有减。这是因为,要是从它们变化的一面来看,那末,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末,万物和我们都是永远存在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您共同享受。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涤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经吃光了,酒杯菜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学习要点》

1,重点掌握本赋的情感变化线索。

  以作者情感变化为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乐悲喜。乐(假乐)悲(真悲)喜(思想解脱后真喜)。

  第一层,描写作者泛舟赤壁,起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感。

  第二层,描写作者听到萧声之悲发问,引起客人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

  第三层,描写作者对客人议论的反驳,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转悲为喜,主客精神得到解脱。

2,掌握文中描写的清风,江水,明月的写景句及其与抒情的关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文中抒情与写景的关系:作者在充分感受了清风,明月,江水的美好之后,才产生如在天空遨游之感和绝尘而去之情;

  文章说理也与景物有关联。如客关于生命短促的议论,都是结合自然景物来说理的。哀吾生之须臾与羡长江之无穷紧扣江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以长终紧扣明月。等等

  文中先写景,然后因景生情,借景寓理,三者互相生发,互为表里。

3,重点掌握主客问答,实质反映了作者思想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

  客是虚设的人物,作者以之代言,表示作者思想中消极的一面。主即苏子使自己的形象,表示自己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主客对答,以主说服客,反映了最终积极思想战胜了消极思想。

4,重点掌握对箫声的描写。

  从三个角度描写:直写箫声;描写余音;描写箫声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段落分析》

一,第三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分析此段的思想内容。

  苏轼借水与月的景物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得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表现作者随遇而安的思想。

  3,采取的表现手法是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

  1,吾子各代表:吾代表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子代表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

  这段话的意思;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消极人生态度。为后文倡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设置靶标。

描写的景物有;江水,清风,明月。

 

历年考题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情况考核

1. 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 )

A.中秋词 B.清明词 C.重阳词 D.端午词

答案:A

2. 陶渊明生活的朝代是( )

A.东晋 B.六朝 C.汉末 D.西晋

答案:A

3.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 )

A.陶渊明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答案:C

4. 苏轼的《前赤壁赋》的语言特色是 ( )

A.感情充沛 B.欲扬先抑 C.骈散相间 D.感情充沛

答案:C

5.下列诗人生活在盛唐的是( )

A.李白 B.陈子昂 C.李商隐 D.白居易

答案:A

6. 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 )

A.《凤凰涅槃》 B.《天狗》

C.《炉中煤》 D.《地球,我的母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炉中煤》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炉中煤》的副标题为眷念祖国的情绪,是一篇表现作者眷念祖国之情的现代新诗,收录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当中。《凤凰涅榘》《天狗》《地球,我的母亲》也是诗集《女神》中的名篇。

7.诗作被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A.屈原B.陶渊明C.杜甫D.陆游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杜甫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诗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8.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主张的是( )

A.杜甫B.韩愈C.白居易D.李商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应试指导】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主张发挥诗歌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批评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9.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

A、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D、杜甫《蜀相》

参考答案:B

10.下列关于闻一多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是新月社成员                   B、《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

C、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是飘逸清丽       D、《发现》一诗抒发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激情

参考答案:C

 

11.赋作为一种文体,成熟于()

A、战国时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B

12、有曲状元之称的是()

A、王实甫 B、马致远

C、自朴  D、关汉卿

参考答案:B

13.《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抒写昔盛今衰、身世变迁的词句是 (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古诗词重点词句的含义。

【应试指导】项既写出了词人天心摘花的郁闷,伤怀,抒写了昔盛今衰、身世变迁的感叹。

 

 

二、阅读理解考核

1、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然后回答试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33、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和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分别象征着什么?(4分)

答案:前者象征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祖国;后者象征中国人民不间断的反抗和斗争。

34、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前一部分借鸟儿的歌唱间接抒情;后一部分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抒胸臆。

3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深沉的爱。

小说部分(四)

1,学习目标

  小说部分共六篇作品。其中重点作品五篇,泛读作品一篇;六篇作品中古典小说一篇,现代小说五篇,现代小说中包括外国小说三篇。通过六篇小说的学习,要求掌握:(1)小说写作的基础知识;(2)提高阅读与分析小说作品的能力与水平;(3)了解并掌握有关作家的基本知识。

2,学习建议:

(1)一定要认真阅读小说原文,夯实基础。这点要求好像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但是这是自考学习掌握任何一门课的基础,不认真阅读教材,是无法学好这门课的。因此,要在扎扎实实阅读教材方面下功夫。

(2)认真阅读课文后面的提示。提示是我们学习的纲。考核的知识点大都在提示中有所体现,也就是说提示中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要花大力气来弄通弄懂;

(3)在对课文掌握,弄通弄懂提示的基础上面,再多做些练习题,学练结合,这才是学习的正路。

(4)阅读掌握《小说的特点与欣赏》。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篇小说的学习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

小说部分总的学习要注意掌握:

(1)小说人物的刻画

  小说人物描写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2)小说的情节安排

  小说的情节一般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编排的。

  小说的情节发展一般是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编排的,也经常运用倒叙等手法来编排。

(3)小说的环境描写

  时代氛围:

  社会环境

  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

  

《宝玉挨打》(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曹雪芹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楼梦》(石头记)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展示了荣,宁二府由盛而衰,对封建社会,封建礼教进行多方面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歌颂了贵族中的青年叛逆者和奴隶的反抗行为,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全书120回。后40回为高鄂所续。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通过宝玉挨打,表现在贵族大家庭中封建正统势力对叛逆者的镇压,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激烈,揭示了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二,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介绍宝玉挨打的原因。

  一层:开始只是怔怔的站着。应酬贾雨村,应对失态。

  二层:贾政见他惶耸便忙忙的告辞走了。贾宝玉与小旦琪官关系密切。

  三层: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贾环的挑拨。

第二部分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经心服侍细问。

  一层: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你们才不劝不成

  贾政恨打宝玉。

  二层众人听这话不好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劝。

  三层此时里面的人方渐渐的止住。贾母来后怒斥贾政。

  四层早有丫环媳妇等方喏喏的退出去了。众人将宝玉送到贾母屋里。

  五层。众人将宝玉抬回怡红院。

第三部分,众人看望宝玉的情景

  逐一描写了薛宝钗,林黛玉,王熙凤等前来看望宝玉。

《学习要点》

1,本文选自《红楼梦》。

2,宝玉挨打的导火索与根本原因。

  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有三:不走仕途经济正路;与忠顺亲王府的小旦关系密切,得罪忠顺王府;贾环的挑唆;根本原因: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与一个叛逆者之间固有矛盾的激化。

3,宝玉的性格特征。

  (1)对仕途经济非常反感;(2)同情丫环,不分高低贵贱,(3)与伶人交往,

  蔑视礼教,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尤其挨打后反而在叛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贾政的性格特征。

  坚定而顽固的封建卫道士,道貌岸然,庸俗迂腐;恪守封建制度,维护封建礼教。同时又是十足的孝子。

5,重点掌握宝玉挨打后,从各人不同态度上,来揭示个人的内心世界。

  贾宝玉:虽被打,毫无改悔之意。

  贾政:不顾亲情下毒手狠打宝玉,贾母的干预,使他陷入忠孝的矛盾之中。

  贾母: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但出于对宝玉的溺爱,表现出亲情居于上风的心理。

  薛宝钗:封建正统淑女,表露爱意,但十分矜持得体;

  林黛玉:与宝玉思想相近,对宝玉真爱,情急失态,痴情可见。

《重点段落简析》

  课文中第30段37段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人来了。

1,通过这段描写,分析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既痴情又痛惜,强作一言之劝,又抽噎而出,突出心地真诚,痴情含蓄的性格。为避凤姐而慌忙溜出后院,表现不喜张扬。

  薛宝钗:待人体贴周到,八面玲珑;遵循封建礼教的规范,稳重,理智的性格特征

2,采取的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方法。

  

《风波》(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鲁迅见前面《灯下漫笔》介绍

  《风波》选自小说集《呐喊》。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没有注意教育广大民众觉悟。广大民众对这场革命毫无认识。而辛亥革命对于封建残余势力也没有采取及时消灭的策略。1917年,原清朝的将军张勋率领效忠于清王朝的几万辫子军杀回了北京,又恢复了清王朝,史称张勋复辟。这场恢复帝制的闹剧,只进行了12天,就失败了。

  小说《风波》描述了1917年张勋复辟在江南农村引起的一场有关辫子的风波,突出表现农民对辫子的缺乏认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一些事情,反映了辛亥革命没有启发农民觉悟,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从而指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表明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在广大农民觉悟的基础上。

二,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描写风波的起因。皇帝坐龙庭的消息是没有辫子的七斤感到大祸临头。

第二部分从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书上一条条写着。入娘的。

  风波的高潮。赵七爷在临河土场掀起风波。众人听信赵七爷的胡言,幸灾乐祸。七斤一家痛苦不已。

第三部分第二天清晨我想,不坐了罢。

  人们获知皇帝不坐龙庭了,七斤一家松了一口气。

第四部分:描写辫子的结束。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学习要点》

1,风波的含义。

  本篇是以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农村激起的风波为题材的。风波由辫子问题引起。七斤的辫子在辛亥革命中被人剪掉,在张勋复辟时,听说皇帝要辫子,而全家惶惶不安。村里人对其态度也改变了,封建势力的代表赵七爷恫吓他,引起一场风波。最后张勋复辟失败,一切又归入平静。表明民主革命如果不是建筑在广大农民觉悟的基础上,即使像剪辫子这种事情,也会在风吹草动之中引起慌乱与骚动。

2,重点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层次。

  小说以辨子风波为中心事件,依照事件发生,发展,平息过程的时间顺序,自然分为四大部分。(1)引发风波的起因与发生;(2)表现风波的发展与高潮,着意描写七斤一家的恐慌及村里人种种表现,使辫子问题发展成一场吵吵闹闹的风波;(3)描写辫子风波的逐渐平息及原因;(4)表现风波消解后的影响和村中的情况:一切又恢复如故。

  《风波》具有结构完整紧凑,脉络清晰有层次。

 

3,重点掌握七斤的性格特征。

  七斤是一个愚昧无知,麻木,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典型。

4,掌握赵七爷的性格特征。

  顽固守旧,投机,不学无术,善于韬晦,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余孽。

5,分析七斤嫂,八一嫂,九斤老太的性格特征。

  七斤嫂:因循守旧,落后无知,粗野泼辣;

  八一嫂:热心善良,却受到孤立;

  九斤老太;极其守旧,看不贯新事物,整天唠叼的老一代农民的代表。

6,掌握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

  人物对话不仅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而且展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作品主题。譬如;作品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末尾都有一段七斤,七斤嫂之间关于皇帝是否坐龙庭的对话,既展示了风波的发生与平息,又塑造了两个愚昧无知农民形象,还说明张勋复辟与辫子风波的关系。

7,重点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开头部分环境描写,(1)为风波发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2)以开始的平静同后文的风波相对比;小说结尾描写环境,一切恢复了原样。开始与结尾前后呼应,深入说明小说的主题。

8,掌握小说的细节描写。

  赵七爷的竹布长衫,穿与不穿,都有寓意;赵七爷的辫子盘与放,深刻表现他的性格特征;七斤口里含着的湘妃竹烟管时的神态,表现他不同的心情。等等。

9,运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简洁的笔墨,直接写出人物的言语,行动,细节,肖像,而不用大段的心理分析,浓彩重墨的描写。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最后一段。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1,风波过后,农村又走上原来的老路,与开头介绍的情况没有不同;说明辛亥革命,张勋复辟都对农村传统状况没有丝毫影响。

2,九斤老太做过八十大寿。说明复古保守思想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

3,六斤的变化,说明新一代仍在走着老一代的老路,她们的生活世代相袭,如死水一样。

4,使人思考,如何变革农村,唤醒农民的重大问题。

5,这段描写采用细节描写。

 

《断魂枪》(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老舍本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我这一辈子》等等。解放后,创作话剧《茶馆》《龙须沟》等等。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郁的京味,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政治经济压迫,西方的物质文明涌进了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化被西方物质文明所代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品描写一个老拳师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既认识到大势已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调整,又在内心深处,背负着因袭的重担,于是只能用温旧梦来慰藉自己的痛苦的心灵,以不传断魂枪作为与时代抗衡的一种手段。

二,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

  描写时代变迁,沙子龙的落寂,徒弟们对他的崇拜。

  第二部分:王三胜,沙子龙的大徒弟他独自上了天汇。

  描写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街头卖艺败给孙老者,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

  第三部分:最后两段。描写徒弟们对沙子龙的失望,沙子龙被人们遗忘。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小说开始部分环境描写的意义。

  展示了时代背景,有三层意思。(1)时代发生了急剧变化;(2)传统文明正逐渐被西方文明所替代;(3)落后的封建文化无力抵御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侵入。

  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落伍孤寂,保守固执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

  王三胜;粗俗浅薄,争强好胜;

  孙老者;执著进取,爽快利落。

  小说主人公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对沙子龙性格起了鲜明对照的,反衬的作用。

  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白描手法。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白描手法。

  如对孙老者,王三胜的肖像描写;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如王三胜扣枪,向前躬步,枪尖直奔老头子的喉头去。抄起枪,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真切地表现了王三胜急于求胜的心情,鲁莽好胜的性格。

  掌握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孙老者的眼睛黑得像两口小井,后来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这个比喻,赋予人物动感,活力,对丰满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结尾夜静人稀,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这段的意思及意义。作品结尾,交代了结局。沙子龙已被人们遗忘,然而他仍像从前一样,既沉湎于往日的旧梦,又报定不传的宗旨。他的复杂心态,再次展现,强化了主题。

  这段运用画面描写,剪影勾勒的手法。

  

《米龙老爹》(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莫泊桑法国19世纪小说家,评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1879年,以左拉为首的六个文人在巴黎市郊梅塘公寓聚会,以普法战争为题个人写一篇小说,汇成《梅塘小说集》。莫泊桑以《羊脂球》独占鳌头。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占领了法国领土。法国人民与占领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最终赶走了入侵者。

  《米龙老爹》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爱国者米龙老爹的英雄形象,集中刻画了他机智勇敢,大义凛然的思想性格。

二,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这株葡萄栽的地方,正好是老爹被枪杀的地方。

  描写现实丰收景象。倒叙引出老爹的故事。

  第二部分:从事情发生在1870年的战争中以下是他们问出来的。

  追忆米龙老爹表面接待普军,暗中杀地,最后被捕。军事法庭审讯。

  第三部分:他一旦动手杀了那个骑兵浑身是血。

  记录米龙老爹的口供,描写米龙老爹的复仇心理,杀16个普军兵士的经过。

  第四部分:他讲完以后

  描写米龙老爹拒绝求生,英勇就义。

《学习要点》

1,掌握米龙老爹的人物性格。

  爱国主义的复仇思想;(2)机智勇敢的品格;(3)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2,重点掌握小说倒叙的手法。

  小说开始先描写一片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然后再追忆出往日的艰苦斗争的故事。属于倒叙手法。一是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二是表示后代对米龙老爹的怀念,为故事作了情感上和内涵上的铺垫。

3,重点掌握小说以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法交互使用的特点。

  小说先用第三人称叙述,米龙老爹用第一人称来回答普军的审问。中间是写米龙老爹的口供,转为第三人称。避免呆板,单调,更能讲故事说清楚。

4,掌握小说肖像描写与细节描写。

  对米龙老爹的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有两处:米龙老爹两次向普军团长吐唾沫;审问米龙老爹时,老翁挺起关节不良的脊粱,用一种谦逊的优雅的休息姿势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表现老爹视死如归的性格。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开头部分。一个月以来,烈日在田地上展开了炙人的火焰在天空之下展开他们那些雪白而且粉红的光彩照人的圆顶。

  描绘了丰收在望的景象。

  暗寓人们对米龙老爹的怀念之情。

  引起下文,并在情感上,内蕴上作了铺垫。

  与后面米龙老爹被杀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现在平静的生活来自像米龙老爹一样的先烈对敌人的反抗。

  

《苦恼》(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与莫泊桑齐名。代表作《变色龙》《万卡》等等,剧本《三姐妹》等等。

  《苦恼》写于1886年。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小说描写马车夫姚纳无处述说自己的苦恼的故事,表现了黑暗现实中的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的孤寂的心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

二,课文串讲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马车夫姚纳和他的小母马呆立街头,等候雇主。

  第二部分:姚纳和他的小母马有好久没动了。她们虽然都是蠢货,可是听不上两句就会哭起来。描写姚纳想找人诉说自己丧子之痛,但接二连三遭到别人的冷眼,蔑视,痛骂。

  第三部分:描写姚纳向小母马诉说内心的痛苦。

《学习要点》

  掌握马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地位低下,连遭不幸;(2)无处述说他的苦恼,这种心灵的孤寂和折磨比现实生活的不幸更难以忍受,也更加苦恼。

  重点掌握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小说题材是一件平凡的小事。题材虽小,但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缺乏温暖,同情。军人,三个青年不同情姚纳,是社会地位悬殊造成;看门人,青年车夫也不同情姚纳,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

  掌握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姚纳与军人,三个青年的对话,简洁生动,符合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并能恰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掌握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有两处:姚纳回到院子里一段心理描写,用第三人称描写姚纳想讲述他儿子去世的经过;小说最后姚纳对小母马述说,属于内心独白。

  细节描写有多处,比如姚纳回头看着他的乘客,张开嘴唇分明想要说话,可是喉咙里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是哼了一声。这出细节描写了急于向别人述说,又不敢说的心情。姚纳抖动缰绳,把嘴唇嘬得啧啧响,二十个戈比是不公道的表现处于十分孤寂的境地,很想向人述说他的苦恼。等等。

  重点掌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相对比的表现方法。

  人与马对比:没有一个人听姚纳述说他的苦恼,只有马在听。这是人与马对比。

  人与马类比:姚纳的遭遇,心事,与小母马的遭遇,神态有着相类似的经历。这是人与马类比。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开始第一段。暮色晦暗它大概在想心事。

  划分层次。分为三个层次。从开始到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描写雪景:仿佛他也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描写姚纳的神情;最后为第三层,描写小母马的外形。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是点明时间地点;二是表现姚纳悲苦处境的作用。

  这段采用白描手法。

  马与人的描写有内在的对应关系,属于类比写法。

  

《麦琪的礼物》(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有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小说情节生动,结局出人意料。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小说通过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忍痛割爱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爱情。

二,课文串讲

  第一部分:开始求求上帝,让他认为我还是美丽的。

  描写女主人公为丈夫买圣诞节礼物的曲折过程。

  第二部分:门打开了现在请你煎肉排。

  描写夫妻双方交换礼物以及它们各自的意外发现:他们为对方牺牲个自宝贵的东西。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作者对小说的两位男女主人公真情评价。

《学习要点》

  说明麦琪的礼物的含义。

  麦琪是基督出生时从东方来给他送礼物的三个贤人。麦琪首开圣诞馈赠礼物的风俗。本文以麦琪的礼物寓指主人公在圣诞节时互赠礼物。

  重点掌握小说一实一虚,双线并行的构思方式。

  小说重点描写妻子德拉卖自己的头发为丈夫杰姆买表链的故事,而丈夫杰姆卖自己的表为德拉买发梳的故事则是在故事结尾才一笔点明。小说有两条线,一明写,一暗写,这就叫一实一虚,双线并行的构思方法。既可避免重复,呆板,又可造成强烈的悬念。

  掌握小说通过人物外部动作和表情描写刻画心理活动。

  主要体现在描写德拉决心买掉头发时的心理过程。

  突然她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镜子前面,她的两眼晶莹明亮表现人物想起卖发买礼物的方法时的兴奋心情;

  在二十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表现人物惊骇心情。

  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叫它完全披散下来表现对秀发的留恋。

  她穿上她哪褐色的旧外套来到街上表现卖掉秀发的决心。

《重点段落简析》

  课文最后一段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他们就是麦琪。

1,两个笨孩子指的是德拉与杰姆。他们是生活在下层的劳动人民,只能用卖掉自己心爱之物这样的笨法子来为心爱的人买圣诞礼物。

2,虽然他们收到的礼物都成为无用之物,但是透过这一行动,看到对方的心,增强了两人的感情,所以是最聪明的。

3,赞扬了德拉与杰姆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

  

 

 

 

 

 

 

 

 

 

 

历年考题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知识考核

1、《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 

A.列夫·托尔斯泰B.莫泊桑C.欧·亨利D.契诃夫

 答案:B

2、《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的国籍是 ( )

 A.美国B.俄国C.法国D.英国

答案:B

二、作品内容考核

1、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 )

A.张勋复辟 B.九斤老太的唠叨 

C.七斤的苦闷 D.辫子事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风波》的结构线索。

【应试指导】小说中所描写的风波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均由辫子事件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故辫子事件为小说的结构线索。

2、在契诃夫小说《苦恼》里,车夫姚纳向小母马倾诉的主要原因是( )

A.年老多病,无依无靠 B.生活困窘,缺乏救助

C.儿子死了,无人赡养 D.社会冷漠,百姓麻木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契诃夫小说《苦恼》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小说中,姚纳因刚失去爱子,想要找人诉说自己的悲痛,却无人倾听,并多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社会的冷漠和百姓的麻木让他只能向小母马诉说内心的痛苦。

3.下列作品中,两种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的是 (     )

A.《风波》

B.《断魂枪》

C.《嘱咐》

D.《米龙老爹》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叙事角度。

【应试指导】《米龙老爹》在叙事方式上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互使用,如军事法庭审讯部分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对米龙老爹孤身杀敌、失手被捕的过程则用了第三称叙述。

 

三、阅读理解

1、阅读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那三位麦琪,读者都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婴耶稣。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他们既然有智慧,他们的礼物

  无疑也是聪明的,可能还附带一种碰上收到同样的东西时可以交换的权利。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第33题简答 文中的两个笨孩子具体指谁?(2分)

  参考答案:德拉和杰姆。(2分)

  第34题简答 他们各自为对方卖掉了什么最宝贵的东西,买回了什么圣诞礼物?(4分)

  参考答案:德拉卖掉长发买回表链,杰姆卖掉金表买回发梳(4分)

  第35题简答 作者为什么说在所有馈赠和授受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4分)

  参考答案:因为他们所奉献和接受的都是真挚的爱心,这是金钱买不到的。(4分)

 

2、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试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第 33 题 文中最后一句话反映了沙子龙什么心态?

答案:主要表现了沙子龙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昨日显赫一时的声名已随时代变迁而成为了过去,往事不堪回首。沙子龙感到了时代的变化却又无可奈何,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哀戚感。

第 34 题 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出怎样的心理?

答案:体现了沙子龙视武艺为至宝,在内心深处和感情上仍留恋往昔拳师生活和旧日的声名及武艺。

 

第 35 题 这里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形象的?

答案: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

 

3、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试题。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地走着,信步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喀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地站着。

第 36 题 从这段文字看,贾政为什么要训斥宝玉?

答案:因为宝玉讨厌贾雨村这类贪赃枉法的禄蠹,他不愿走仕途道路。

第 37 题 从贾政训斥宝玉一事上,可以看出贾政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贾政期望宝玉走上仕途经济道路,能光宗耀祖。贾政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

第 38 题 这段文字塑造人物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

答案: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戏剧知识(五)

 

《长亭送别》(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王实甫元代杰出的杂剧作家。代表作《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描写书生张珙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西厢记》是杂剧。一折戏只有一个角色演唱,他角只有道白。《长亭送别》唱词都出自崔莺莺之口。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滚绣球等属于同一宫调的曲牌名。

  某某云即人物道白:某某科即为人物的动作,表情,舞台效果。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通过描写崔莺莺送张生赴京赶考饯别于长亭的内心活动,表现了青年向往的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间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家长所维护的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二,课文串讲

  全剧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描写莺莺在赶赴长亭的路上为将要离别而感伤感。

  第二部分:做到科有梦也难寻觅

  描写莺莺在饯别宴上对张生的感情和对封建礼法的怨恨。

  第三部分:旦云愁逐野云飞。

  描写莺莺在话别时,对未来的担心和对张生的留恋,叮咛。

《学习要点》

1,崔莺莺与张生的性格特征。

  崔莺莺: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鄙弃功名利禄;

  张生:追求婚姻自由,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比较软弱,热衷于功名利禄。

2,重点掌握剧中情景交融的特点。

  《端正好》属于寓情于景。

  《滚绣球》属于情中设景。

  《脱布衫》《一煞》属于以景托情。

3,掌握多种修辞手法。

  对偶:碧云天,黄花地: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等等;

  比喻:但得一个并头莲(比喻夫妻成双成对):拆鸳鸯在两下里(比喻相爱者被迫分离):伯劳东去燕西飞(比喻分别)等等。

  用典: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伯劳东去燕西飞。等等。

  夸张: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泪流九曲黄河溢等等

  叠字。

《重点段落分析》

  剧本的第二段。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遥望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这段曲的内容: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主要属于心理描写,因情造景,设景抒情。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得修辞手法:夸张。

  

《日出》(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曹禺原名万完宝。创作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主旨》

  本选场是《日出》第二幕的片断。描写被辞退的银行小职员黄省三为了家庭生计求大银行家潘月亭和其秘书李石清,最后遭到拒绝的场面,对19世纪30年代旧中国吃人的社会真实现象,罪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揭示了当时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本质。

《学习要点》

  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黄省三:勤勤恳恳,安分守己,社会地位卑微。最初对大资本家怀有幻想,最后认清了它们的本质,从心存幻想到绝望愤怒,怒骂潘月亭,李石清。属于受辱害的小人物。

  李石清:虽也是小职员,但是不甘自己受辱的地位,精明算计,趋炎附势,是个善恶混合的人物。

  潘月亭:高级流氓,恶棍。靠投机,吸穷人的血而发家的暴发户。

  话剧由人物性格冲突来推动剧情发展。

出场三人性格充满矛盾与利害关系。剧作正是通过三人性格冲突来推动剧情发展的。

 

历年考题

一、作品知识考核

1、《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A.回顾式写法B.闭锁结构C.开放式写法D.片段写法

答案:D

2、黄省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断魂枪》B.《曰出》C.《雷雨》D.《北京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曹禺戏剧《曰出》的主要人物。

【应试指导】黄省三出自戏剧《曰出》,是一个被剥削、被欺凌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

3、《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两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夸张                               B、比喻、通感

C、通感、夸张                               D、比喻、排比

参考答案:A

4.《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 (     )

A.慷慨悲凉

B.沉郁顿挫

C.明白晓畅

D.优美雅致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应试指导】《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体现了王实甫一贯的行文特色,风韵优美,曲词清丽,语言优美雅致。

 

二、阅读理解

阅读《日出》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黄省三 经理!

潘月亭 石清,这是谁?他是干什么的?黄省三经理,我姓黄,我是大丰的书记。李石清他是这次被栽的书记。

潘月亭 你怎么跑到这里来。(对李)谁叫他进来的?李石清 不知道他怎么找过来的。

黄省三 (走到潘面前,哀痛地)经理,您行行好,您裁人也不能裁我,我有三个小孩子,

我不能没有事。经理,我给您跪下,您得叫我活下去。

潘月亭 岂有此理!这个家伙,怎么能跑到这儿来找我求事。(厉声)滚开!黄省三可是,经理

李石清起来!起来!走!走!走!(把他一推,倒在地上)你要再这样麻烦,我就叫人

把你打出去。(黄望望李,又望望潘。)潘月亭滚,滚,快滚!真岂有此理!

第36题 本片段里出场的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答案:黄省三:大丰银行的小职员。李石清:银行家潘月亭的秘书。潘月亭:大丰银行的经理,大资本家。

第37题 从这一片段中可以看出潘月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潘月亭毫无人性、铁石心肠、凶残狠毒。

第38题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不同人物的特点?

答案:语言、动作。

掌握了这各个章节的知识要点,各位同学至少可以拿到60分以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网络教育高起专建设工程管理复习题:建筑施工技术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网络教育,网络教育高起专,建设工程管理复习题,建筑施工技术答案,建筑施工技术参考答案,高起,建设工程,管理,复习,建筑施工,技术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网络教育高起专建设工程管理复习题:建筑施工技术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2019年单独招生《数学》(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单独招生数学,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单独招生数学考试样卷,单独招生数学考试范围,2019年,单独,招生,数学,普通,考试,范围,及样卷
2019年单独招生《数学》(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
2018年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及样大纲卷|单独招生数学,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单独招生数学考试样题,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单独招生数学考试样卷,2018年,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及样,大纲
2018年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及样大纲卷
2017单独招生《数学》(普通类)考试大纲及样卷|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单独招生数学考试样卷,2017,单独,招生,数学,普通,考试大纲,及样卷
2017单独招生《数学》(普通类)考试大纲及样卷
2016年单独招生《数学》(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单独招生数学考试范围,单独招生数学考试样卷,2016年,单独,招生,数学,普通,考试,范围,及样卷
2016年单独招生《数学》(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
2021年单独招生《数学》考试范围及样卷|单独招生数学考试范围,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单独招生数学样题,2021年,单独,招生,数学,考试,范围,及样卷
2021年单独招生《数学》考试范围及样卷
2023年单独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评价》考试大纲及样题|单独招生考试大纲,单独招生考试样题,单独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评价,单招文化素质评价,单招文化素质评价考试大纲,单招文化素质评价考试样题,单招文化素质评价考试,2023年,单独,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评价,考试大纲,及样题
2023年单独招生考试《文化素质评价》考试大纲及样题
2022年河南经贸单招考试--《数学》大纲及样题|河南经贸单招考试,河南经贸单招考试大纲,河南经贸单招考试样题,河南经贸单招数学考试大纲,河南经贸单招数学考试样题,2022年,河南,经贸,招考,数学,大纲,及样题
2022年河南经贸单招考试--《数学》大纲及样题

历史上的今天:04月29日

快收藏!2023分类考试招生职业适应性(职业技能)测试办法和测试大纲公布!

快收藏!2023分类考试招生职业适应性(职业技能)测试办法和测试大纲公布!职业适应性(职业技能)测试办法和测试大纲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印发&lt;安徽省2023年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工作实施办法&gt;的通知》文件精神,依据《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职业学院2023年分类考试招生章程》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分类考试招生章程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2023分类招生计划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制计划数备注面向普通高中面向中职退役士兵革命老区建档立卡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合计1600230060460306电气自动化技术三年40602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501002460305工业机器人技术三年30602460609

【学历提升】成人学历学费能退税?竟然还有人不知道!

【学历提升】成人学历学费能退税?竟然还有人不知道!最近各地都在进行陆续“抵扣个税来领钱”并且涉及金额还最高将涉及到19200元我们“成人高考”的在读学历原来也是可以进行抵扣个人所得税的哦在提升学历的路途上还能获得一些金钱收获成人高考可以进行抵消个税了!!!什么是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

云南成考怎么报名?

云南成考怎么报名?成考简介成人高考是属国民教育系列升学考试的一种,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认学历,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层次有三种: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高中起点升专科(简称“高起专”)、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 )。参加成人高考录取后可选择业余函授等学习形式,相对灵活。毕业后,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专业层次:专科、高起本、专升

公共教育与管理系专业介绍

公共教育与管理系专业介绍招生就业办 徽商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 2023-02-28 22:47 发表于安徽公共教Part.1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用心呵护宝贝黄金1000天围绕“幼”字,侧重“管”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幼儿园、早教机构、教育咨询机构、儿童发展中心等机构,从事婴幼儿发育监测与评价、健康指导、幼儿教育及教育咨询等工作。Part.2早期教育专业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

​云南学历继续教育:云南成人高考学历报名

云南学历继续教育:云南成人高考学历报名这个时候去年报名成人高考学历的小伙伴,已经陆续在学信网可以查询,今年春季网络教育、开放大学招生基本结束,这时候正是我们报名成人高考的最好时间,云南成人高考现在报名复习备考,8月份填报成人高考志愿,10月15.16号考试云南成人高考的主要特点:1、云南成人高考类似高考,一年一次,但是远比高考简单,是在职有志社会人员,提升自己学历的首选2、云南成人高考入学考试科目

热门专题

小程序开发|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开发,小程序,小程序制作,微信小程序开发,小程序公司,小程序开发公司,分销,三级分销系统,分销系统
小程序开发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报名,云南开放大学报考,云南开放大学,什么是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学历,云南开放大学学费,云南开放大学报名条件,云南开放大学报名时间,云南开放大学学历,云南开放大学专业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
云南综合高中
自考本科|自考本科有用吗,自考文凭,自考本科文凭,自考文凭有用吗,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自考文凭承认吗
自考本科
昆明网站建设|昆明网站建设,昆明网站开发,昆明网站建设公司,昆明网站建设价格,昆明网站设计,昆明网站制作,网页设计,高端网站建设,高端网站设计
昆明网站建设
云南高职单招|云南单招,云南单招网,云南高职单招网,云南高职单招,云南单招学校,云南单招培训
云南高职单招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介绍,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话,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地址,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厂家,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管材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
弥勒综合高中|弥勒综合高中
弥勒综合高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