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三)语文试题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三)

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尚书》详细记载了尧传舜、舜传禹之事。此后《史记·五帝本纪》更为详尽地描写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至此,持有儒家思想的作品,谈及禅让都将贤能与禅让相联系。但想全面了解一段史实,就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而杜百家之口。那么儒家之外的观点又是如何呢?

道家对于尧舜的看法集中于《庄子》。《庄子》中有一句:“吾语女,大乱本之,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也有“尧不慈,舜不孝”。这两句话与我们接受的传统儒家对于尧舜的看法不符。还有一句:“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点出尧舜后人处境窘迫。至此禅让制的标准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韩非子·说疑》中有言:“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这使尧舜禅让之事更为扑朔,甚至有弑君之说。法家的观点在暗示,禅让制究竟是自愿进行的,还是在武力逼迫下才有的?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禅让制的标准不是选贤任能,也非自愿进行,那么它进行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呢?

应该参考先秦史书的记载,如《竹书纪年》,这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显然尧被舜囚,其子丹朱也被囚禁,这符合庄子所言:“子孙无立锥之地。”《史记》里也提到丹朱,却载其“顽凶,不用”,说尧是为了“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所以没有传位于丹朱。舜在尧死后曾让位于丹朱,但“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所以舜在感慨一句“天也”之后就成为首领了。再说舜的后事,《史记》中说他南巡,死于苍梧,极有可能是被流放至此的。将以上的线索重新连接起来,大胆地假设:尧舜禹是三个不同部落的首领,几个部落又为一个联盟,而尧又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领袖。随着尧的部落衰落、舜的崛起,舜凭借强大的武力逼迫各部落同意他为联盟领袖,然后,禹的强大又使历史重演。当然,这些血腥的过程可能都披上了禅让这个合法的外衣。这个逻辑或许更为我们能接受,因为它更贴合中国历史发展、朝代更替的规律。如此,先秦禅让之事就可能是一场政权角逐,其中大有成王败寇之意。

(摘编自周新楠《禅让之下,是光明还是黑暗》)

材料二:

《五帝本纪》的真实性长期遭到质疑。如欧阳修认为:司马迁所作本纪,尧、舜、夏、商、周,皆出于黄帝,“文王以十五世祖臣事十五世孙纣,何其缪哉”。梁玉绳指出,按五帝世系,鲧、禹历仕颛顼至舜四朝,实在过于长寿;“尧舜在位,几百五十年”,亦令人难以置信。

以上不同的观点,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司马迁为何如此书写。由司马迁“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看,他搜集的关于五帝事迹的文献中,除有“不雅驯”的内容外,可能还有不一致乃至相矛盾的内容。比如《五帝本纪》所载尧舜禅让一事、《竹书纪年》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由此记载,可知关于尧舜更替还另有说法:舜取代尧靠的不是和平禅让,而是血腥武力。但司马迁在写作中,选择了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的和平禅让,而对武力取代的说法予以忽视,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

如果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去要求《五帝本纪》,是无法理解司马迁对《竹书纪年》这类材料的忽视的。但如果从文化记忆理论去考量,就能理解《五帝本纪》书写的合理性。事实上,《五帝本纪》承载的乃是自孔子以来人们对“尽善尽美”德政的美好记忆,是建立在关于五帝时代回忆的基础上的文化书写。正如德国学者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所说:“回忆文化则着重于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它的对象是群体,其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我们不可遗忘的?’”在司马迁看来,不可遗忘的是五帝时代的君明臣贤、关注民生、德政文化。因此,他选择了称颂五帝德政之美的文献。正如《太史公自序》中所云:“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他强调的不是五帝的风教业绩,也不是帝位更迭的细节,而是黄帝开创的法天则地的政治秩序,以及颛顼等四帝遵序形成的可以万世效法的法度规范。

(摘编自龙文玲《〈五帝本纪〉的书写与司马迁的古史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全面了解禅让的史实真相,不能仅看儒家的一家之言,也应该注重儒家以外百家的观点,例如道家与法家。

B.《庄子》一书不仅指出尧舜时代滋生了祸乱,并言及了尧舜后人的处境,也对尧舜做了道德评价,有些观点和儒家截然相反。

C.作者引用《韩非子》的目的是要证明禅让在真实的历史中可能不像儒家所说的那么美善,禅让一方可能并非出于主动。

D.《竹书纪年》有丹朱“顽凶”的记载,这是舜不准丹朱与其父见面的原因,相关的内容可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找到印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虽然引用了道家、法家等方面的资料,对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禅让制进行探究,但所得结论仍然只是可能性的结论。

B.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曾查阅过相关的文献,可能他看到过《竹书纪年》这一类的记载,但他舍弃了武力取代的说法。

C.司马迁在《史记》中,强调了法天则地的政治秩序和万事效法的法度规范,这恰恰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D.材料一综合各种材料力求还原禅让的真相,材料二则综合各家对《史记·五帝本纪》的质疑,颠覆了《史记》的信史地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汉献帝无奈地禅位给魏文帝,文帝说: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B.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C.战国时期,燕王哙崇信儒家禅让学说,禅位于国相子之,自己北面称臣。

D.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4.材料一为得出结论,是如何质疑禅让制并加以求证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梳理。

5.范仲淹死后,欧阳修在写神道碑铭文时写道:“于是两公(指范仲淹及其政敌吕夷简)欢然相约戮力平贼”。范纯仁(范仲淹之子)看后说“无是,吾翁未尝与吕公平(和好)也,请易之”。但欧阳修不顾范家人的反对,执意把此句话写了进去。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欧阳修此举的合理性。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四姑娘山行记

阿来

冰和雪,洁白晶莹,闪耀在四姑娘山金字塔状铁青色的岩石尖峰上。

阳光透耀,峡谷深切,沟谷交错绵延,水流汇聚成湍急清澈的沃日河。沟谷上方,倾斜的山坡上覆盖的白桦林一片金黄,那是秋日交响诗的高音部,是铜管乐队,高亢嘹亮;暗绿的栎树林,和云杉与冷杉组成的针叶林,是弦乐队和木管乐队,低沉雄浑。

从成都出发,驱车将近两百公里,来到四姑娘山镇。翻过巴郎山,号称“蜀山皇后”的四姑娘山的冰雪山峰就出现在眼前。

下山,入住酒店,躺平休息。我和四姑娘山三十多年的过从,逐次展开。恍惚中,弄不清是梦境还是回忆,那是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来这山中的情形。也是十月,第一次到访四姑娘雪山。

骑了一天马从这个镇出发往山上去。

一天行程结束,在蓊郁的冷杉林旁扎营,钻进睡袋时故意把帐篷门敞开,为的是能看见满天星斗。起风了,林涛澎湃。半夜被冻醒,原来一场大雪不期而至。起身关帐篷门时,忽见面前立着一个黑影。是那匹马。它伸长颈项用鼻子来碰我。不晓得它是不是故意站在敞开的帐篷门前替我挡风遮雪。它在这大雪飘飞的深夜,用湿乎乎的鼻子碰我冰凉的手,呼出粗重温热的鼻息。

刚过去的那个白天,我在早晨才与它相会。作为初次相见的礼节,我抚摸了它的额头。它就用鼻子嗅我,熟悉我的气息。如此这般以后,我才跨上它的背,穿过大片收割后的青稞地,进入沙棘、红桦和方枝柏构成的密林,向四姑娘山深处进发。路上休息时,我在手心里摊上一点盐,任它用舌头轻轻舔舐。路上好多扁刺蔷薇结了红果,我摘来,去籽,去刺毛,把果肉给它品尝。我还找到了一只硕大的红色浆果,皮厚肉多。我把柔软的浆果塞进了马嘴里,它错动牙槽咀嚼,摇晃着脑袋,同时掀动厚厚的嘴唇,露出粉红的牙床。我明白,这是它对果子奇异的味道表示惊诧,眼睛里闪出欣喜的神情。

再上路时,这匹马就更知道我的心意了。每当穿过秋天的风与霜染成一片艳红的槭树与花楸树丛时,它都会放慢脚步,也许是为了选择更加平整的道路,也许是为了给我多一点观赏的时间。马的主人对我说:这牲口灵性得很。

我说它不是牲口,是马。

夕阳西下时,我们抵达了目的地,靠着森林扎营。

晚餐时,我分了半张饼给我的马。人和马,就这样迅速建立友谊。我钻进睡袋时,它还站在帐篷前,没有离开。雪片落在树上和地上时簌簌有声,其间还听到马粗重的鼻息。都是令人心安的声音。

早上,雪停了,空气清新冷冽。

我的马不在了。其他的马也不在了。只有几行被雪掩去大半的足迹显示它们往峡谷更深处去了。

我去寻马,雪深过踝。

半小时后,我看见了,几匹马立在一面湖边,一动不动。鬃毛上纷披着雪,睫毛上凝结着雪。它们每呼吸一次,鼻孔中就喷出一团白色的雾气。我被眼前这美景震住,不由停下脚步,和那几匹马一样,变成了一尊只用口鼻呼出团团白雾的雕塑。我们站在峡谷的底部,山势从脚下升起,依次是乔木林带,高山草甸带,然后是峭拔的悬崖,起伏的山脊线,错落耸峙的山峰。瀑布冻住了,在崖上悬垂,轰然的声音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光芒。

这一切,同时倒映在凝玉一般的清冷小湖中,雄伟大野的长空,雪峰,冰瀑,连绵群山,还有湖边的几匹马和我,都倒映在湖中。

湖中倒映的世界水晶般纯净,湖泊四周的浩莽山野阒寂无声。我沉入其中,任自然大美把内心充满。

这个世界动了。

一只鸟飞起,从野樱桃树上摇落了一枝积雪。

我的那匹马动了,它晃动脑袋,摇落了鬃毛上的积雪,缓步向我走来。我用手拂去它额头上凝结成冰的雪。

太阳升起来了,四野银光闪烁,气温升高,哗然一声,那是高树上的积雪受热坠落。积雪坠地有声,抖落重负的树枝回弹有声。满山的高树都在抖落枝上的积雪,满耳都是积雪坠落的声音。

雪落树现,落叶松的针叶便在阳光透耀下,在白色的雪野中,显现出耀眼的金黄!深秋雪在阳光下迅速融化,我就一直站在那里,直到融雪水在四周流动,打湿了我的鞋子,才和几匹马一起离开了那个小湖……

我在床上醒来,室内的供氧机发出的声音,就像那匹记忆中的马咝咝的鼻息。

这么多年里,我来到四姑娘山至少有三十次了吧。

人们问我,频繁前来的原因是什么?我说,这里是我的自然课堂,或者说,是我的自然课堂之一。

不同的时间,来这里的高山之山,从树,从草,从花,从果,看生命律动。从浩大的地理中的山起水落,感受四季流转。

这一回来,却是为一场诗歌讲座。

四姑娘山管理局的朋友们,在线上听我讲过杜甫,于是突发奇想,要我把写雪山的诗,放到四姑娘山的雪峰下去讲。杜诗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雪岭界天白”、还有比杜甫晚几年到成都西川节度使府的岑参写过的“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不知道,当我在冰峰雪野下诵起这些诗歌时,“蜀山皇后”是否会对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颂赞,荡起会心的微笑……

(有删改)

文本二:

阿来的散文是一种多维度交织的散文。他的散文作品不会只有“现在”这一个维度,而是将现在和过去、未来联系在一起,此在、曾在、将在三者合一。

阿来散文中的自然有着更丰富和博大的内涵。他经常细致地描绘山川、河流、草木、花朵,抱着一种谦卑的姿态;他不仅是为呈现一个本然的世界,也是在向自然世界学习。因为自然是如此开阔敞亮,如此彼此依辅,和谐共在,生生不息,充分展现着生命的本性。

(选自谢有顺《阿来的散文写作有一种中国式的超越精神》,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覆盖,众水汇聚,金黄和暗绿的树林遍布山坡;文章开篇即以冷丽的色彩和视听的通感涂染出四姑娘山的独特风姿。

B.作者善用动词,“驱车”“翻过”“下山”“入住”,记录了行程中的站点;“摊”“摘”“去”,表现了“我”对马的细心关爱。

C.“我”三十多年间几十次到访四姑娘山,既由于这里是能启迪“我”思考生命和自然问题的课堂,更由于那匹马让“我”牵挂难忘。

D.作者欣赏山川之美,感受生灵之好,将自然大美与珍视自然的真实情感,潜行在字里行间,赋予作品空灵纯净的诗意氛围。

7.关于文中“我”在湖边寻马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寻到湖边,发现“我”的马和它的伙伴们在湖边伫立,“我”环视四周,被自然的大美震撼,也如雕塑般肃立了。

B.“我”“它们”“我们”,作者转换着人称,叙述在湖边的情境,暗含着“我”将自己逐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流动与变化。

C.“这个世界动了”一句界开了上下两部分,前者重在写静,后者重在描动,动静相宜,虚实结合,视听感官交织,意境空灵,富有诗意。

D.“变成了一尊⋯⋯雕塑”“凝玉一般的清冷小湖”“水晶般纯净”,这些比喻的句子,显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贴近心灵的表达力。

8.文本一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从文本二“多维度交织”的角度加以分析。

9.文本一题目为“四姑娘山行记”,但作者却用很多笔墨去写马,为什么?请结合两则文本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濬为羊祜参军,祜兄子暨白祜:“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祜曰:“濬有大才,必可用也。”濬在益州,蛮夷多归附之;俄迁大司农。时帝与羊祜阴谋伐吴,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濬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寻加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军事。诏濬罢屯田兵,大作舟舰。别驾何攀以为:“作船不能猝办,宜召诸郡兵合万余人造之,岁终可成。”濬欲先上须报,攀曰:“朝廷猝闻召万兵,必不听;不如辄召,设当见却,功夫已成。”濬从之,令攀典造舟舰器仗。于是作大舰,作船木屑,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流屑,白吴主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以塞其冲要。”吴主不从。彦乃为铁锁横断江路。王濬虽受中制募兵,而无虎符;广汉太守张斅收从事列上。帝召斅还,责曰:“何不密启而便收从事?”斅曰:“蜀、汉绝远,刘备尝用之矣。辄收,臣犹以为轻。”帝善之。诏书使王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建业,受王浑节度。濬至西陵,预与之书曰足下既摧其西籓便当径取建业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濬大悦表呈预书扬州别驾何恽谓周浚曰:“全吴精兵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乘胜东下,所向辄克。谓宜逮引兵渡江,直指建业,大军猝至,可不战禽也!”浚善其谋,使白王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屯江北以抗吴军。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成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明公为上将,见可而进,岂得一一须诏令乎!”浑不听。

(节选自《资治通鉴·王濬灭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建业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濬大悦/表呈预书/

B.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建业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濬大悦/表呈预书/

C.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建业/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濬大悦/表呈预书/

D.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建业/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濬大悦/表呈预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司农,是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为九卿之一,地位很高,在不同的朝代,职权略有变更。

B.功夫,在本文中指做事花费的时间。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的“功夫”意思一样。

C.虎符,帝王授予臣属兵权的信物,用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符合”一词即来自此。

D.节度,本来是职官名,三国东吴所设,主掌管军粮。文中用为动词,是“管辖、调度”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濬得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如羊暨认为他不能委以重任,而羊祜却认为王濬很有才能,必将有为。

B.在益州奉命打造船舰时,王濬为完成任务采用何攀的建议,先大规模招募兵勇,然后再上报朝廷。

C.王濬依照诏令募兵,但是没有朝廷下发的虎符,广汉太守张斅拘捕了相关办事官吏并上报朝廷。

D.攻打东吴时,扬州别驾何恽对周浚说,应让王濬乘着所向皆克的有利形势渡江直取建业.攻灭东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吴主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以塞其冲要。”

(2)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成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

14.智者有言:“临机处变,成就功业。”文中的王濬、吾彦和张斅分别有哪些做法能够体现这样的智慧?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书事呈韩布殿丞①

范仲淹

南宫②曾荐牧之文,失足徒劳忽十春。

天上云龙期际会,山中猿鹤愧因循。

无功岂不孤③黄石④?有道何堪忆紫莼⑤?

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注】①殿丞即殿中丞,殿中省(掌皇帝生活诸事)的属官。②南宫即尚书省。③孤,同“辜”。④黄石,即黄石公,曾经给张良兵书《太公兵法》。⑤紫莼,也称千里紫莼,晋朝张翰见秋风起,遂起莼鲈之思,辞官回乡的典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杜牧因才华横溢,曾经得到尚书省官员的赏识,但是杜牧的过失导致十年光阴倏忽而过,长时间碌碌无为。

B.颔联用天上龙云期待际会表达人才的积极追求,用山中猿鹤犹豫徘徊、因循守旧表达愧疚悔恨,告诫士人应该抓住机遇。

C.颈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希望:为了不辜负恩师的教导,一定努力在政治清明之世建功立业,不要一味贪求归隐。

D.尾联化用《长歌行》“少壮不努力”句,希望对方要努力探求学问,致力于研究钟鼎,追索铭文所载是古代哪些名人。

16.这是一首勉励友人的赠诗,诗人是如何表达勉励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破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化用荀子的话告诫太宗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小心谨慎施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更是诗人笔下的常客,请写出包含有“黄河”意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霑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一生游走在歌词创作之中,为我们留下许多 ① 的词作。如果你欣赏过黄霑的文字,体会过他的豪迈之气,你一定会对他的才华佩服得 ② 。

1982年,日本公然篡改历史教材,企图掩盖侵略的事实,国内民愤难平。时任永恒唱片老板的邓炳找到黄霑,想请他写首国语歌。黄霑很少写国语,本来打算拒绝,可当他听说是爱国题材的歌时,二话不说便一口答应,他联想到当时的时局,满腔愤慨,奋笔疾书,很快就写下了《我的中国心》。

1990年,为给电影《笑傲江湖》作曲,黄霑前后写了6个版本,徐克皆不满意。黄霑翻开古书《乐志》寻找灵感,当他看到“大乐必易”四字,顿时 ③ !所谓大音希声,音乐中最“易”的莫过于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于是,黄霑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倒序,乐器只用笛子、三弦、古琴三种,中国古曲的风韵便淋漓尽致地完全展现出来了。

流星划过天际,俱往矣。黄霑,远去了一个背影,深植了一份回忆;氤氲了一个时代,成就了一世传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曲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连用了几个“一”字,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分析。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中。篇幅短小精悍。一般而言, ① ,以专讲道理为耻。即使是以意为主的诗,也不可脱离形象的描绘。如果哲理离开诗情和意象,去做抽象的理念宣示或训示式的说教,那至多会成为伦理学或哲学讲文,根本算不上哲理诗。好的哲理诗,不是唯恐读者不懂而去指而明之, ② 。诗中对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是和生活中触动诗人思考的形象交织在一起的,是生活形象的概括和升华。其常见形式是在吟咏自然景物,描绘自然现象时阐发哲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是以春草喻离情,但是形象大于思想。读者从诗中描写的古原野草的枯荣转化,联想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之不可抗拒,因而把凡是客观上或者主观上无法压抑或扼止的事物或情感,借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加以形容或表达。也许诗人创作并没有阐发哲理的意思, ③ 却能理解到其中的哲理。

2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短小精悍 B.触动 C.转化 D.因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乒乓球比赛中,要想战胜对方,有一约定俗成的规律。首先要做到合力,即将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汇总到一点爆发出去。其次要做到借力,即根据对方的来球,借助对方的力量反拨旋转,巧妙地回球。如此才能合理发力,战胜对方。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2.D 3.A

4.①质疑儒家有关禅让制的观点和标准,并借助《庄子》《韩非子》等相关著作加以求证。②质疑禅让制的过程,并借助《竹书纪年》《史记》等史书的相关记载加以求证。5.①欧阳修舍敌对而求和解的做法,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②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说,欧阳修此举是建立在尽善尽美的德政基础上的文化书写。③欧阳修想要后人记住当时的臣子们能够在国家大事上做到同心协力,而不是彼此间互有芥蒂且持续久远,此举是在用文字履行行社会责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竹书纪年》有丹朱‘顽凶’的记载”错误。由原文“《史记》里也提到丹朱,却载其‘顽凶,不用’”可知,丹朱“顽凶”只见于《史记》的记载,并未见于《竹书纪年》。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颠覆了《史记》的信史地位”错误。材料二并未颠覆《史记》的信史地位,只是在探求司马迁的历史观。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魏文帝强迫汉献帝将皇帝之位禅让给自己,这句话揭示了禅让的本质是实力逼迫,所以能够充当论据,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B.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体现的是对禅让制度的歌颂,是传统的儒家观点,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C.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因为其崇信儒家禅让学说,相信禅让制的美善,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D.尧帝、舜帝他们的风范及他们教化天下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在孝悌,也是在歌颂禅让下的美善政治,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说到“但想全面了解一段史实,就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而杜百家之口。那么儒家之外的观点又是如何呢?”,也就是文本对儒家有关禅让制的观点和标准进行了质疑,第二段借助《庄子》加以求证,第三段借助《韩非子》加以求证。

第三段结尾说到“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禅让制的标准不是选贤任能,也非自愿进行,那么它进行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呢?”,第四段就对禅让制的过程进行质疑,并且说到“应该参考先秦史书的记载”,而这里面所列举到的先秦文献有《竹书纪年》《史记》。所以质疑禅让制的过程,并借助《竹书纪年》《史记》等史书的相关记载加以求证。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原文“但司马迁在写作中,选择了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的和平禅让,而对武力取代的说法予以忽视,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可知,欧阳修舍敌对而求和解的做法,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

由原文“但如果从文化记忆理论去考量,就能理解《五帝本纪》书写的合理性。事实上,《五帝本纪》承载的乃是自孔子以来人们对‘尽善尽美’德政的美好记忆,是建立在关于五帝时代回忆的基础上的文化书写”可知,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说,欧阳修此举是建立在尽善尽美的德政基础上的文化书写。

由原文“在司马迁看来,不可遗忘的是五帝时代的君明臣贤、关注民生、德政文化。因此,他选择了称颂五帝德政之美的文献”可知,欧阳修想要后人记住当时的臣子们能够在国家大事上做到同心协力,而不是彼此间互有芥蒂且持续久远,此举是在用文字履行行社会责任。

6.C7.C

8.①“多维度交织”是阿来散文的独特艺术特征,即将现在、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此在、曾在、将在三者合一。②文章以多维度的时间来组织素材,从驱车到四姑娘山的“现在”写起,中间是回忆三十年前第一次到四姑娘山的“过去”,最后回到现在,并遥想在四姑娘山雪峰下开诗歌讲座的“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串联起对四姑娘山美好风光的描写。③作者身份的“此在”“曾在”“将在”串联起内在深沉的感情。“此在”时的沉浸欣赏,“曾在”时的震撼感动,“将在”时会有的深情颂赞,三个状态背后有“我”对自然的深厚感情,有我对世界和生命的深邃思考。9.①这是作者以点带面的匠心,作者心中的四姑娘山不只是山,是有着更丰富和博大内涵的自然。马是四姑娘山的灵性之物,是自然的代言,作者写马就是写四姑娘山,写对整个大自然的感受。②这样写更能集中展现作者对自然的谦卑姿态,凸显作者亲近和敬畏自然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自然世界是生命课堂,他细致描摹马,他对牧民说“它不是牲口,是马”,这和他细致描绘山川河流、草木花朵一样,都是作者仰望自然﹑学习自然、善待生命的形象体现。③这样写更能凝聚和彰显文章的主旨。马和作者很快建立起信任,马懂得感恩、主动回报,作者喂食寻找、善待关爱,这种温暖的交流与互动体现着人与自然彼此依辅、和谐共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更由于那匹马让‘我’牵挂难忘”错误,原文写的是“这么多年里,我来到四姑娘山至少有三十次了吧。人们问我,频繁前来的原因是什么?我说,这里是我的自然课堂,或者说,是我的自然课堂之一。不同的时间,来这里的高山之山,从树,从草,从花,从果,看生命律动。从浩大的地理中的山起水落,感受四季流转”,并未说由于那匹马让“我”牵挂难忘。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C.“虚实结合”错误,文段中写了鸟、马、太阳、积雪等,均是实写,并无虚写。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依据文本二“阿来的散文是一种多维度交织的散文。他的散文作品不会只有‘现在’这一个维度,而是将现在和过去、未来联系在一起,此在、曾在、将在三者合一”可知,“多维度交织”是阿来散文的独特艺术特征,即将现在、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此在、曾在、将在三者合一。

“从成都出发,驱车将近两百公里,来到四姑娘山镇……”“我和四姑娘山三十多年的过从,逐次展开。恍惚中,弄不清是梦境还是回忆,那是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来这山中的情形。也是十月,第一次到访四姑娘雪山……”“我在床上醒来,室内的供氧机发出的声音,就像那匹记忆中的马咝咝的鼻息”“这一回来,却是为一场诗歌讲座……不知道,当我在冰峰雪野下诵起这些诗歌时,‘蜀山皇后’是否会对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颂赞,荡起会心的微笑……”,文本一以多维度的时间来组织素材,从驱车到四姑娘山的“现在”写起,中间是回忆三十年前第一次到四姑娘山的“过去”,最后回到现在,并遥想在四姑娘山雪峰下开诗歌讲座的“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串联起对四姑娘山美好风光的描写。

作者身份的“此在”“曾在”“将在”串联起内在深沉的感情。“此在”时的沉浸欣赏(冰和雪,洁白晶莹,闪耀在四姑娘山金字塔状铁青色的岩石尖峰上。阳光透耀,峡谷深切,沟谷交错绵延,水流汇聚成湍急清澈的沃日河。沟谷上方……暗绿的栎树林,和云杉与冷杉组成的针叶林,是……),“曾在”时的震撼感动(“刚过去的那个白天,我在早晨才与它相会。作为初次相见的礼节,我抚摸了它的额头。它就用鼻子嗅我,熟悉我的气息”“我被眼前这美景震住,不由停下脚步,和那几匹马一样,变成了一尊只用口鼻呼出团团白雾的雕塑”“湖中倒映的世界水晶般纯净,湖泊四周的浩莽山野阒寂无声。我沉入其中,任自然大美把内心充满”),“将在”时会有的深情颂赞(不知道,当我在冰峰雪野下诵起这些诗歌时,‘蜀山皇后’是否会对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颂赞,荡起会心的微笑……),三个状态背后有“我”对自然的深厚感情,有我对世界和生命的深邃思考。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形象作用的能力。

“这一切,同时倒映在凝玉一般的清冷小湖中,雄伟大野的长空,雪峰,冰瀑,连绵群山,还有湖边的几匹马和我,都倒映在湖中”“湖中倒映的世界水晶般纯净,湖泊四周的浩莽山野阒寂无声。我沉入其中,任自然大美把内心充满”,作者心中的四姑娘山不只是山,是有着更丰富和博大内涵的自然。而“马”就是这自然中的灵性之物,所以作者这是采用以点带面的手法,写马就是写四姑娘山,写对整个大自然的感受。

“刚过去的那个白天,我在早晨才与它相会。作为初次相见的礼节,我抚摸了它的额头。它就用鼻子嗅我,熟悉我的气息”“我说它不是牲口,是马”这样写更能集中展现作者对自然的谦卑姿态,凸显作者亲近和敬畏自然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自然世界是生命课堂,他细致描摹马,他对牧民说“它不是牲口,是马”“晚餐时,我分了半张饼给我的马。人和马,就这样迅速建立友谊”“我被眼前这美景震住,不由停下脚步,和那几匹马一样,变成了一尊只用口鼻呼出团团白雾的雕塑”,在自然面前,人、马、山川河流、草木花朵等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作者用很多笔墨去写马,更能集中展现作者对自然的谦卑姿态,凸显作者亲近和敬畏自然的形象。

“刚过去的那个白天,我在早晨才与它相会。作为初次相见的礼节,我抚摸了它的额头。它就用鼻子嗅我,熟悉我的气息”“晚餐时,我分了半张饼给我的马。人和马,就这样迅速建立友谊”,这样写更能凝聚和彰显文章的主旨。马和作者很快建立起信任,马懂得感恩、主动回报,作者喂食寻找、善待关爱,这种温暖的交流与互动体现着人与自然彼此依辅、和谐共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10.C11.B 12.A

13.(1)禀报吴主说:“晋国一定有攻打我们的计划,应当增加建平的兵力来防守要害地区。”

(2)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您的部署调度,这是不曾听说过的事。

14.①先斩后奏,先打造船只再禀告给君主。

②虽然自己的报告并没有被吴国国主相信,却还是铁索连江做了准备。

③为了防止王濬造反,直接抓了他的属官。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已经摧毁了敌人的西部屏障,应立即直取建业,讨伐历代的逃寇,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吴人,整顿部队,返回都城,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件事。”王濬非常高兴,上表陈述杜预的信。

“建业”是“径取”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释吴人于涂炭”是状语后置句,“于涂炭”是“释”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在本文中指做事花费的时间”“与……意思一样”说法错误,“功夫”在本文的意思是“造舟舰的工程”,而“只要功夫深”中的“功夫”指做事花费的时间,两者含义不同。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如羊暨认为他不能委以重任”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濬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可知,羊暨是认为他不能“专任”即不能单独担当大事,不是不能委以重任。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白”,禀告;“宜”,应该;“以”,来;“冲要”,要害地区。

(2)“克”,攻克;“以”,凭借;“节度”,部署调度;“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闻之也”。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依据原文“寻加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军事。诏濬罢屯田兵,大作舟舰。别驾何攀以为:‘作船不能猝办,宜召诸郡兵合万余人造之,岁终可成。’濬欲先上须报,……濬从之,令攀典造舟舰器仗”可知,王濬听从了何攀的建议,先斩后奏,先打造船只再禀告给君主,体现了他的“临机处变”。

依据原文“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流屑,白吴主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以塞其冲要。’吴主不从。彦乃为铁锁横断江路”可知,虽然吾彦的报告并没有被吴国国主相信,他还是铁索连江做了准备,这体现了他的“临机处变”。

依据原文“王濬虽受中制募兵,而无虎符;广汉太守张斅收从事列上”可知,张斅为了防止王濬造反,直接抓了他的属官,体现了他的“临机处变”。

参考译文:

王濬担任羊祜的参军,羊祜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濬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可单独担当大事。”羊祜说:“王濬有大才,是可以任用的。”王濬在益州,当地少数民族都来归附他;不久升任大司农。当时晋武帝与羊祜秘密商议征伐吴国,羊祜认为攻打吴国应当利用长江上游益州的地势,秘密上表请求留王濬再任益州刺史,命令他训练水军。不就加任王濬担任龙骧将军,监管益州、梁州的军事。(晋武帝)下诏命令王濬解散屯田兵,大量建造战船。别驾何攀认为:“建造船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应当召集各郡士兵,集合一万多人造船,年终就可完成。”王濬想先上报朝廷请示,何攀说:“朝廷突然听说召集一万士兵造船,必定不会同意;不如我们先行自己召集,如果朝廷不允许,那时已经完成,也不能中止。”王濬听从何攀的意见,让他掌管制造船舰、兵器。于是建造巨大的战舰,当时造船砍下的碎木片顺流而下,遮盖了江面。吴国建平太守吾彦捞取江中碎木片上奏吴主说:“晋国一定有攻打我们的计划,应当增加建平的兵力来堵塞要害地区。”吴主不听,吾彦就用铁锁链横在长江中,封锁江上交通。王濬虽然奉诏募兵,却没有虎符,广汉太守张斅直接逮捕王濬派去的从事,列出罪状,上报朝廷。皇帝召张斅回京,责备说:“为何不上密奏,就直接逮捕从事?”张斅说:“蜀汉绝远,刘备靠此成就帝业。逮捕一个从事,我还觉得动手轻了。”皇帝赞赏他的回答。晋武帝下诏书,命令王濬攻下建平,接受杜预的节制调度,到了建业,接受王浑的部署、调度。王濬到了西陵,杜预写信对他说:“您已经摧毁了敌人的西部屏障,应立即直取建业,讨伐历代的逃寇,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吴人,整顿部队,返回都城,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件事。”王濬非常高兴,上表陈述杜预的信。扬州别驾何恽对周浚说:“全吴的精兵就在这里灭亡了,这使吴朝野上下没有人不震动恐惧。现在王濬正乘胜东下,所向无敌。我认为,应当立即领兵渡江,直指建业,大军突然到来,我们就能不战而擒敌了。”周浚赞赏何恽的计谋,让他去报告王浑。何恽说:“王浑不懂得把握事情的时机,但他想行事谨慎,不使自己有过失,所以他肯定不会听从我的意见。”周浚坚持让他去向王浑禀告,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皇帝的命令,只让我驻扎在长江以北,以便抗击吴军。而且皇帝命令王濬接受我的部署调度,你们所应该做的,只是准备好船和桨,一齐渡江。”何恽说:“王濬攻克了万里之敌,他会以成就功勋的身份来接受您的部署调度,这样的事情我可没有听说过。况且明公您为上将,抓住适当的机会就可以行动,怎么可以事事都等待命令呢?”王浑不听。

15.D

16.①用典,用杜牧的典故,告诫友人虽然才华横溢,却不可碌碌无为。

②对比,用天上的龙云期待际会和山中猿鹤失机悔愧作对比,告诫士人应该抓住机遇。

③反问,勉励友人不辜负恩师的教导,在太平的时代里,不应有辞官之念。

④直打胸臆,勉励友人当努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手法的能力。

D.“希望对方要努力探求学问,致力于研究钟鼎,追索铭文所载是古代哪些名人”错误,尾联是在勉励友人,通过努力建立和钟鼎文上铭记的古人样的功业,实现青史留名的愿望。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情感和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首联“南宫曾荐牧之文,失足徒劳忽十春”用杜牧的典故,指出杜牧曾因为才华横溢而被尚书省推荐,但是他失足成很,碌碌无为,年华匆匆逝去,功业无成,借此告诫友人不可碌碌无为。

颔联“天上云龙期际会,山中猿鹤愧因循”运用对比手法,天上的云龙期待风云际会,渴望大有作为,而山中的猿鹤因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因为内心后悔。通过二者对比告诫友人应当抓住机遇,不要因为错过机会而后悔。

“无功岂不孤黄石?有道何堪忆紫莼?”运用反问和用典手法,说张良如果没有建功立业,就会辜负黄石公的教导,在圣明的时代怎可项张翰一样辞官回乡。反问修辞勉励友人不辜负恩师的教导,在太平的时代里,不应有辞官之念。

尾联“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直抒胸臆,告诉友人应当在少壮之时努力学习,建功立业,通过努力建立和钟鼎文上铭记的古人样的功业,实现青史留名的愿望。

17.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樯”“橹”“覆”“慎”“孤”“仞”。

18.①脍炙人口 ②五体投地 ③茅塞顿开 19.①“黄霑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倒序”谓语残缺,改为“黄霑将‘宫商角微羽’五音倒序排列”;

②“中国古曲的风韵便淋漓尽致地完全展现出来”重复赘余,改为“中国古曲的风韵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或“中国古曲的风韵便完全展现出来”。20.①“一个背影”“一份回忆”的小“一”和“一个时代”“一世传奇”的大“一”形成对比,突显了黄霑不凡的人生。

②反复咏叹,重复使用“一”字起到了强调作用,表达了对他逝去的强烈的惋惜怀念之情。

③连用四个“一”,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的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黄霑为我们留下许多人人都赞美和传诵的好词作,所以应该用成语“脍炙人口”。“脍炙人口”,美味大家都喜欢吃。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你一定会对他的才华佩服到极点,所以应该用成语“五体投地”。“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黄霑受到启发,顿时理解、明白,所以应该用“茅塞顿开”。“茅塞顿开”,一下子把茅草堵塞的道路打开了。比喻原本闭塞的思路,因为受到启发,立刻理解、明白。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曲线的部分的语病有:

一是成分残缺,“黄霑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倒序”谓语残缺,在“倒序”后面加“排列”,去掉“倒序”前的“的”;

二是重复赘余,“淋漓尽致地完全”重复赘余,去掉“完全”或“淋漓尽致地”。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远去了一个背影,深植了一份回忆”中的“一个背影”“一份回忆”是小“一”,“氤氲了一个时代,成就了一世传奇”中的“一个时代”“一世传奇”是大“一”,小“一”和大“一”形成对比,突显了黄霑不凡的人生。

“一个背影”“一份回忆”“一个时代”“一世传奇”反复咏叹,重复使用“一”字起到了强调作用,表达了对他逝去的强烈的惋惜怀念之情。

连用四个“一”,“远去了一个背影”“深植了一份回忆”“氤氲了一个时代”“成就了一世传奇”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的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21.A

22.① 诗要有鲜明的形象;②而是让读者通过形象思而得之;③读者借助联想。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此处搭配“篇幅”表达出哲理诗规模形制不大,却微言大义,言近旨远的特点,符合语境。

B.应该为“触发”,“触动”意为因某种刺激而引起,多搭配感情变化或者回忆等。文中表意为因受到触动而引发的思考,所以此处当用“触发”。

C.应该为“转换”,“转化”常指事物性质发生变化,文中指草这一事物的荣枯状态的变化侧重形式,不指性质,所以此处应当用“转换”。

D.应该为“进而”,“因而”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文中句间关系为,读到白居易的诗句就自然联想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规律,再进一步将所有主客观无法压抑或者扼止的事物及情感,全都用这两句诗来形。范围上是逐渐扩大,逻辑上是先后承接,所以此处应当用“进而”。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结合“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中。篇幅短小精悍”及“专讲道理为耻”可知,这里是强调哲理诗也必须有形象。所以可填“诗需要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②与前文“不是”搭配,所填句子应以“而是”开头,再结合后文“诗中对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是和生活中触发诗人思考的形象交织在一起的,是生活形象的概括和升华”可知,此处是强调要让读者通过形象思考得出哲理。所以可填“而是让读者通过形象通过思考而得之”。

③结合“读者从诗中描写的古原野草的枯荣转化,联想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之不可抗拒……”及“也许诗人创作并没有阐发哲理的意思”“却能理解到其中的哲理”可知,此处是说读者理解诗中哲理的方法是“联想”。所以可填“读者通过借助联想”。

2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指出,在乒乓球比赛中,要想战胜对方,需要借助“合力”和“借力”。这有象征意味。在材料中,“合力”指的是,将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汇总到一点爆发出去;放到生活中,就是强调,要想把一项任务、工作做好,需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成员、各要素的积极性,让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既要激发其活力,又要让他们形成合力。在材料中,“借力”是指,根据对方的来球,借助对方的力量反拨旋转,巧妙地回球;放到生活中,就是强调,要根据对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的状况,巧妙借助对手的力量,借势而为,让其为我所用。

由此看来,要想战胜对手,或者是要想完成一项任务、克服某种困难,既要做到有“合力”,即凝聚一切力量,又要善于“借力”,即连对手的力量都利用上,而不能只使“蛮力”。

写作时,既要辨析清楚“合力”与“借力”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又要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先提出论点,要想完成任务、取得胜利,需要善于运用合力与借力。然后分别辨析借力与合力的内涵,在此处,可以联系现实中的例子,指出合力与借力的作用。比如,中国的登月计划,是在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协同作战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性成果的,这是运用合力的体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是在于外国造车势力竞争的过程中,在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这是善于借力的体现。接下来强调,完成任务、战胜对手的过程,就是把合力与借力有机结合的过程,既充分整合自身力量,又巧妙借助对手力量,方能战胜对方。

立意:

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合我之力攻难关,借人之力登高楼。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2023年体育单招英语真题及答案|体育单招英语真题及答案,体育单招英语真题,体育单招英语答案,2023年,体育,单招,英语,真题,答案
2023年体育单招英语真题及答案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23年第2学期期末试卷《市场营销学》A卷及参考答案|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答案,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23,年第,学期,期末,试卷,市场,营销学,a卷及,参考,答案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23年第2学期期末试卷《市场营销学》A卷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卷 (第九大类)|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卷,河北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卷,第九,大类
河北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卷 (第九大类)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游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2023年高考河池、来宾、百色、南宁市联合调研考试英语及答案解析|高考英语真题,高考英语试题,高考英语试卷,2023,年高,河池,来宾,百色,南宁市,联合,调研,考试,英语,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河池、来宾、百色、南宁市联合调研考试英语及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北海、钦州、防城港市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高考语文试题,高考语文试题答案,2023,年高,北海,钦州,防城,港市,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答案
2023年高考北海、钦州、防城港市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
【数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数学试卷|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数学试卷,数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调,试卷
【数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数学试卷

历史上的今天:04月29日

超全“五一劳动节”的英语知识讲解,转发收藏!(附电子打印版)

超全“五一劳动节”的英语知识讲解,转发收藏!(附电子打印版)时光不知不觉即将迈过四月,转眼间,我们将迎来不平凡的五月。五一劳动节的来临,也预示着一段小长假就要到了。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劳动节相关的英文小知识、劳动节主题视频、作文、完形填空等,干货满满,快转给同学们吧!五一劳动节用英语怎么说“五一劳动节”可以把它叫作May Day(五一),Labour Day(劳动节),或是最正式的叫法Interna

热门专题

中源管业|中源管业,中源管业公司,中源管业有限公司,中源管业电话,中源管业地址,中源管业电力管,中源管业mpp电力管,中源管业cpvc电力管,中源管业pe穿线管
中源管业
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报名,开放大学报考,开放大学,什么是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学历,开放大学学费,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开放大学学历,开放大学专业
开放大学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介绍,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话,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地址,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厂家,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管材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
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开放大学报名,安徽开放大学报考,安徽开放大学,什么是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开放大学学历,安徽开放大学学费,安徽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安徽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安徽开放大学学历,安徽开放大学专业
安徽开放大学
APP开发|app开发_app开发公司_app软件开发_专业app开发_云南app开发公司_app定制_原生app开发定制
APP开发
云南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制作,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开发,云南网站设计,云南网页设计,云南网站建设公司,云南网站建设
云南网站建设
弥勒综合高中|弥勒综合高中
弥勒综合高中
云南高职单招|云南单招,云南单招网,云南高职单招网,云南高职单招,云南单招学校,云南单招培训
云南高职单招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